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综合信息 通知公告 工作通知公告

第77期科创中原论坛预告——第三届河南省青年科学家论坛

来源: 河南大学科学技术协会 时间: 2024-09-18

  为加强青年学者学术交流与合作,为我省青年科技人才搭建高水平、多领域、跨学科的交流合作平台,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生力军,激发青年科技人才在重大科技任务中“挑大梁”“当主角”,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勇毅前行,助力河南科技创新,为科技强省、人才强省建设赋能添力,由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河南大学承办的“第三届河南省青年科学家论坛”将于9月24日至27日在河南开封举办。

  本次论坛以“汇聚青年创新力量 赋能国家创新高地建设”为主题,特邀两院院士和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医学等学科领域进行学术研讨,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搭建青年科学家与资深科学家的智慧分享和对话互动平台以及青年科学家与青年科学家交流研讨和切磋合作平台。

  会议时间:2024年9月24日至27日(24日报到,25日院士特邀报告,26日分论坛报告,27日离会)

  会议地点:开封中州国际饭店(开封市龙亭区大梁路121号)、河南大学(金明校区)

  主办单位: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支持单位: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科学技术厅

  承办单位:河南大学

  协办单位:开封市科学技术协会

  会议形式及参会人员:本次会议通过线下形式开展,将邀请两院院士,国家杰青等知名专家学者,有关部门领导,中原青年拔尖人才代表,2024年度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被托举人,有关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期刊代表、河南大学师生等参会。

  部分报告题目及专家简介

  1.《面向生命健康的生物分析化学》

  李景虹,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化学系学术委员会主任,分析中心主任,分析化学所所长,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基金委创新团队负责人、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1991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化学系获化学物理和高分子物理双学士学位,1996年获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理学博士学位。一直致力于电分析化学、生物电化学、单细胞分析化学、纳米电化学及能源环境电化学等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发表SCI论文350余篇,论文被引用>47,000次,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国化学会-巴斯夫青年创新奖、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电化学贡献奖等。

  2.《2020年夏季以来我国的极端事件及其成因》

  王会军,中国科学院院士、挪威技术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挪威卑尔根大学荣誉教授。现任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第四纪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世界气象组织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中国委员会主席、世界气候研究计划联合科学委员会委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长期从事气候模拟与气候变化、东亚季风气候变异及其预测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重大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以及“973”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重大科研项目。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200余篇为SCI(E)收录论文,发表的论文被SCI(E)收录论文引用4000多次。曾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和首批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领军人才等荣誉。

  3.《应对气候变化碳中和中的一些重要问题》

  张小曳,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第一批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第六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主持完成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项国家973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及诺贝尔和平奖(IPCC集体获奖)。担任世界天气研究计划/国际沙尘暴研究发展计划科学指导委员会主席、世界气象组织国际沙尘暴预警咨询系统亚洲区域科学咨询委员会主席、中国工程院大气国十条总体专家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大气复合污染重大研究计划总体专家组成员、总理大气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计划总体专家组成员等一系列社会、学术兼职。长期致力并开拓性开展人类活动对天气、气候变化影响研究。

  4.《芳香化合物不对称转化新反应》

  游书力,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党委副书记、副所长、金属有机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JACS》杂志副主编,2010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6年入选“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研究领域主要是不对称催化和金属有机化学,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催化不对称去芳构化”概念。发表360余篇论文,被引用26000余次,H-index为90,编著英文专著2部,授权专利30余项。获得30余项荣誉奖励,包括2015年RSC Merck Award、2016年中国青年科技奖、何梁何利基金青年创新奖、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19科学探索奖等。

  5.《纤维材料引领未来》

  朱美芳,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特聘教授,“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Advanced Fiber Materials主编。主要研究方向有纳米复合材料与智能材料,纤维成形理论,功能纤维及高分子材料,生物基绿色纤维等;发表学术论文450余篇,Google H指数81。提出有机-无机杂化制备纤维的新概念,建立了杂化纤维功能耦合和传递机制,开发了杂化纤维的连续化制备新技术。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任务30余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10余项;获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第七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青年创新奖、桑麻基金会纺织杰出青年学者奖、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等荣誉称号。

  6.《生物技术药物的时代特征与发展》

  陈志南,医学博士,细胞生物学和生物药物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空军军医大学国家分子医学转化中心主任,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西安)主任,重大疾病新药靶发现及新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副总师,陕西省科协副主席,中国药学会监事长,ESI中国高被引学者,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陈志南院士长期从事重大疾病细胞与微环境稳态生物医学前沿热点方向,聚焦细胞死亡、细胞重塑、免疫稳态等方面系列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SCI论文292篇,其中Nature、Science、Cell Metab等影响因子20以上世界顶级论文17篇,被引11504次,ESI前1‰热点论文1篇、前1%高被引论文6篇;授权国际专利6项、国家发明专利38项;获国家一类新药证书及上市许可1项,军队特需药品证书及生产许可1项,国家三类医疗器械证书1项,国家新药临床试验批件2项,国际临床试验许可5项,细胞治疗产品临床许可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军队、省部级一等奖12项,全国医药卫生/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十大进展4项,中国科协“科创中国2021年度先导技术榜单”、全国创新争先奖。

  7.《全力推进多学科交叉、从基础到临床加速发展血管信息与健康工程医学》

  顾宁,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南京大学教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临床医学研究院院长、心血管医学中心主任、南京市血管信息与健康工程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长三角医学先进技术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会士、中国生物材料学会首届会士、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会士(AIMBE Fellow)、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纳米医学材料制备、检测与生物效应等基础研究与转化,研发出生物医用高性能磁性纳米材料,发现铁基纳米材料依据所处环境而改变的类酶效应,实现磁性纳米材料与合成磷脂等医药微纳材料的临床应用,提出或组织完成多个国家相关标准的制定,获评为第七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供稿人:河南大学科学技术协会

审核人:省科协办公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