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综合信息 要闻聚焦

“数智双驱、新质赋能——共绘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蓝图”学术沙龙召开

来源: 省科协人才发展中心 时间: 2024-07-04

  近日,河南科技智库大别山区高质量发展研究基地召开“数智双驱、新质赋能——共绘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蓝图”学术沙龙。信阳师范大学副校长涂友超教授出席会议,智库基地负责人、信阳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院长高军波教授主持会议。

图片4.png

  会上,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6位专家学者聚焦“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与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专题报告。立足河南省和大别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从经济学、地理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等不同学科视角,围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助推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深入探讨河南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路径与对策,为河南省和大别山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新举措。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宋德勇教授分析了中国科技创新的困境、河南省科技创新的现状及其在全国的地位,认为要实现河南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超前谋划、因地制宜、战略预见、持之以恒,需要提高河南省科技创新效率,需要激活良好生态、激昂多元活力、激励成果转化、激发创新合作。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王国刚研究员认为,要保证农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从保供政策体系、保供能力、保供阶段等方面把脉中国农业食物系统供给保障现状及面临的挑战,提出“精准识别、动态监测、实时预警、分级控制”的管控思路,构建“全产业链风险-全过程管理-多层级联动”的农业食物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化解风险管控监测碎片化、评估点状化、管控割裂化的问题。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所滕永忠研究员认为,我省农业新质生产力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创新成果集成应用不够、农业经营方式过于分散、政策支持体系不健全等挑战,需要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构建适应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体系,聚焦关键科学技术革命性突破,培育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雁阵型”梯队,强化农业产业全要素渗透融合创新性配置,构建新型生产方式,营造良好发展生态,提升农业新质生产力。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马海涛副研究员从创新地理学视角,立足地域特色、地域差异、地域分工、地域合作到地域综合螺旋升级的理论逻辑,指出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开展科技资源与需求的区域调查,开展全国科技创新功能区划,构建科技创新协同网络,发挥国家科技创新整体效能,内外联动促进区域转型升级。基于地域综合、凸显地域特色。

  郑州大学程明洋博士认为,生态资源禀赋优越的城郊型空心村高质量转型及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经历了“政府主导—企业引领—村民参与多元化发展”3个阶段,从以内生动力为主导向内生动力与外援动力相结合转变,乡村治理按照“乡贤主导—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共同治理”路径演进,促进乡村人口、产业和社会转型发展,实现人才和产业振兴。

  信阳师范大学崔之珍博士通过兰考蜜瓜产业的快速发展发现,技术创新是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要实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突破绿色技术建立农业绿色发展的技术体系,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农业绿色技术集成创新是实现农业技术跨越和农业绿色转型的有效途径。

  通过研讨,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要实现大别山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一要明确本区域有什么、缺什么、要什么;二要明确本区域在全国创新格局中的功能地位;三要清楚应该和哪些区域或城市开展技术互动与合作;四要思考如何发挥本区域全国科技创新链接和创新能力区划的连接南北中介作用。明确上述问题,是厘清大别山区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方向和重点领域的重要前提和前瞻性思考。

  信阳市科学技术协会负责同志及有关人员、智库基地全体成员参加会议。

供稿人:河南科技智库大别山区高质量发展研究基地

审核人:省科协办公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