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科学普及 河南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河南探索测土配方施肥新模式,心连心智能终端配肥站打通配方肥落地“最后一公里”

来源: 省农技协 时间: 2023-12-04

 “三年前,我们配肥站一年销售配方肥约180吨,今年就达到了2000多吨,增长了10倍还要多。”12月4日,河南天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配肥站负责人闫凤磊兴奋地告诉记者,“能实现这么快的增长,跟我们与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心连心化学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形成的测土配方施肥新模式密不可分。”

  一大早,闫凤磊就开车来到了位于焦作温县北冷乡的“冬小麦测配产供施一体化”示范田,迎接河南农业大学测土配方施肥专家。双方汇合后,车队驰过一块块麦田,专家们不时停下来,到麦田里踏查、取土,同时采集小麦植株样,带回实验室分析测试养分状况,动作科学规范、一丝不苟。

 image.png

  “肥料是作物的‘粮食’,明年粮食产量高不高,关键得看我们之前的施肥科不科学,配方设计是否合理,养分供应均不均衡。”河南农业大学李岚涛博士一边查看土壤情况和麦苗长势,一边给当地的种植户现场“授课”。

  “就以夏玉米叶片缺素‘症状’为例,中间发黄的是缺氮,两侧发黄的是缺钾,两侧紫红的是缺磷,整片叶子上满是黄色条纹的是缺镁。”李岚涛告诉大家,“如果根据缺素症状来施肥,可能已经迟了。即使症状出现在生长阶段早期,可以采用追施肥进行矫正,产量仍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

image.png 

  测土配方施肥就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设计出科学的肥料配方,在合理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再确定合理的施肥数量,按照科学的施用时期和高效的施用方法,将其应用到农业生产中的一种施肥技术。我国自2005年起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取得了显著效果。

  “这两年,我按照专家指导,在承包的200亩地里用了配方肥,种的小麦和玉米长势跟以前相比明显不一样,每亩能增产30到50斤。”温县北冷乡东南冷村种植大户李小兵介绍自己用配方肥的心得,“另一个好处就是省,以前每亩地施肥要100来斤,现在只施80多斤就够了。增效增收加上节约成本,算下来每亩能多收入50块钱。”

  “测土配方施肥能否取得好的效果,难点在于如何解决施肥的精准化问题。根据当地土壤肥力状况、作物需肥规律和产量效应,研制小麦专用配方肥,不仅能让小麦‘吃’饱,更能‘吃’好。”河南农业大学王宜伦教授告诉记者,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心连心化学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天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所构建的“三方联动,直面农户”的合作新模式,较好地实现了这一目标。

  在这一合作模式中,心连心集团与河南天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温县设立智能终端配肥站,并负责原材料采购;河南农业大学定期派专家老师和研究生在温县当地开展施肥现状调研、土壤和植株养分分析测试、肥效试验示范与验证,研制作物专用配方肥,并时常开展科学施肥技术指导与培训;河南天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发挥身为本地企业的优势,根据订单进行生产、配送,整体完成运营。三方密切协作,缺一不可,用精准高效的配方肥和快捷便利的配送服务,在当地种植户中迅速建立了口碑。

image.png 

  “在参与实施国家测土配方施肥工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通过企业组建高水平农化服务队伍,指导农民科学用肥,是真正解决配方肥落地实施的最后一公里,送肥到田的关键环节。”心连心集团复合肥事业部副总经理孟铮告诉记者,该企业从2013年开始探索心连心智能终端配肥站项目,2017年开始建设县级高效农业服务中心和测土化验室,探索“服务中心+配肥站+测土化验室”三位一体的推广模式。

  “像这样的智能终端配肥站,迄今我们已建有200余家,累计生产配方肥超50万吨,累计服务超1000万亩次耕地,取得有效测土数据9万条左右,在保证粮食稳产的前提下,可减少约20%的化肥资源投入。”孟铮自豪地介绍,以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为例,根据公司农化采集的多点测产数据显示,平均增产率为8.18%;根据粮食价格测算,每亩可节支增收100到110元左右;按照1000万亩次的服务量计算,为农户增收超10亿元。

  “根据农业农村部制定的任务目标要求,我们要立足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种植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全面巩固提升测土配方施肥服务水平。”农业农村部科学施肥指导专家组成员、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河南农业大学叶优良教授表示,要通过强化高效施肥服务模式创新,建立测-配-产-供-施一体化服务,普及科学施肥技术,实现化肥减量增效,为落实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提高耕地质量,促进河南农业绿色发展、提质增效提供有力支撑。

供稿人:省农技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