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综合信息 新闻头条

河南院士增选取得新突破

来源: 省科协组织人事部(院士办) 时间: 2023-11-24

  11月22日、23日,2023年两院院士、两院外籍院士增选名单相继正式公布,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5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4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30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6人。


  省科协兼职副主席、郑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常俊标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康相涛,郑州大学学科特聘教授、学术副校长,中南大学教授赵中伟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新乡医学院外籍讲座教授、法兰西科学院院士伯纳德·麦利森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郑州大学学科讲席教授郑州新世纪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名誉院长、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拉维·席尔瓦,中原动力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张建伟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2009年申长雨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后,我省连续六届无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7年至2021年三届院士增选中,我省仅有一人(许为钢)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本届常俊标等成功当选,实现我省高端人才培育取得重大突破。


  

  增选院士简介


  常俊标


  常俊标,1963年10月生,省科协兼职副主席,郑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原学者,先后获得全国科技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荣誉。30多年来,他围绕药物创新中的科学问题和前沿技术,提出了抗病毒药物设计新理念,在药物化学研究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河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等多项奖项,研发了多个1.1类创新药物。他带领团队研发的国家创新药物阿兹夫定获批上市,用于治疗艾滋病和新冠肺炎适应症。


  康相涛


  康相涛,1962年8月生,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原学者,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地方鸡保护利用创新团队带头人,我国地方鸡保护利用代表性科技人物。他38年坚守产学研一线,创新地方鸡保护利用理论与方法,丰富畜禽资源保护利用体系,先后主持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等科研课题。他主持完成的“中国地方鸡种质资源优异性状发掘创新与应用”于2008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地方鸡保护利用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于2018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赵中伟


  赵中伟,1966年9月生,郑州大学学科特聘教授、学术副校长,中南大学教授,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他长期从事有色金属冶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是我国稀有金属提取冶金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他发明了难冶钨资源深度开发应用关键技术、低品位白钨矿硫磷混酸协同浸出技术等先进技术,为我国钨钼冶炼技术水平引领世界作出了突出贡献;发明了电化学脱嵌法盐湖卤水提锂技术,为占我国资源80%的盐湖卤水锂的绿色高效提取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他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中国专利奖金奖、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


  伯纳德·麦利森


  伯纳德·麦利森,新乡医学院外籍讲座教授、法兰西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免疫学家,中组部高层次外国专家长期项目、河南省杰出外籍科学家。2023年10月全职受聘新乡医学院,麦利森院士是TCR信号遗传解析的关键奠基人,揭示CD3家族基因等在T细胞活化中的作用,研发了世界上第一个阻断T淋巴细胞功能的单克隆抗体。首次揭示MHCI序列,发现TCR-MHC限制性结构基础。揭示树突状细胞异质性及其在T细胞活化中的作用。免疫学领域自主开发遗传修饰动物模型的重要贡献者,他创建中国第一个免疫模式动物平台,连续八年入选世界“高被引科学家”。自2016年以来每年在华工作三个月以上,自今年始已全职引进。已培养15名中方骨干教师,共同在NatImmunol等杂志上发表论文6篇。


  拉维·席尔瓦


  拉维·席尔瓦,郑州大学学科讲席教授郑州新世纪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名誉院长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英国萨里大学高新技术研究院院长、教授。拉维院士主要研究方向是新型纳米复合材料在纳米器件、可再生能源、生物医疗等方面的应用,在知名杂志发表论文550余篇,引用次数130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0项(其中4项被商业化应用)。2002年被授予皇家物理学会CharlesVernonBoys奖章;2003年被国际电气工程师学会授予杰出贡献奖;200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阿尔伯特—爱因斯坦银质奖章和杰韦德—侯赛因奖章;2008年被遴选为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


  张建伟


  张建伟,1963年11月出生于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动力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院士),德国汉堡科学院院士,德国汉堡大学信息学科学系教授、多模态智能机器人系统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杰出访问教授。多年从事及领导智能系统的感知、学习和规划、多传感信息处理与融合、跨模态信息表达、机器人操作系统、多模态人机交互等方向的研究,为工业4.0、未来出行、康复医疗、家庭助老服务等应用领域提供强人工智能的理论框架与计算模型。他应用多模式感知技术为汉堡空客公司开发的机舱空气气流三维测量系统已在空客350机型测试中使用;在中国,指导弗徕威公司研发团队开发出首款基于3G/4G/Wifi环境的智能服务机器人。主持中德NSFC/DFG跨学科重大研究中心NSFC/DFG“跨模态学习”等项目。发表500余篇论文及专著,并多次获得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拥有50余项发明专利。联合培养中国博士20余名。任多个国际机器人及智能控制会议的专业组织委员,多份国际专业杂志编辑。曾任机器人与自动化国际学术旗舰会议ICRA2011程序副主席,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多感器融合2012年总主席,世界智能机器人顶级会议IROS25总主席,HCR2016、HCR2018主席等。




供稿人:省科协组织人事部(院士办)

审核人:省科协办公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