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学会学术 学术活动

第49期科创中原论坛预告——河南省防震减灾学术研讨会

来源: 河南省地震学会 时间: 2023-10-12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和防震减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促进地震科技与高校产学融合发展,河南省地震学会、郑州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在郑州联合举办“第49期科创中原论坛-河南省防震减灾学术研讨会”。以“防范灾害风险护航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从黄河流域防震减灾高质量发展、大城市重点部位中强地震灾害风险管控服务、文物保护地震安全服务与保障等方面开展学术研讨,为如何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提高社会综合避灾救灾能力提供借鉴,为河南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会议时间:2023年10月13日8:30—18:00

  会议地点:郑州市金水区正光路10号河南省地震局3楼304

  会议主办单位:河南省科协

  会议承办单位:河南省地震学会、郑州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会议协办单位:河南省地震局、河南省灾害防御协会、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

  会议形式:此次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的模式,通过河南省科协、河南省地震局、大河网等平台同步直播。
  
  会议主要特点:

  一、院士牵头 服务保障河南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此次论坛以“防范灾害风险护航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邀请院士、杰青、领军人才等知名专家学者,围绕“黄河流域防震减灾高质量发展、大城市重点部位中强地震灾害风险管控服务、文物保护地震安全服务与保障”等进行学术报告和研讨,为推动防震减灾现代化建设,服务保障河南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二、机制联动 倡议建立沿黄九省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协作机制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国地震局“服务立局”和“增强公共服务”的工作思路,强化黄河流域内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工作协同,加强服务能力建设。根据2021年黄河流域防震减灾高质量发展研讨会达成的共识,拟倡议建立沿黄九省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协作机制,加强沿黄九省防震减灾的交流联动,共同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三、产学融合 促进防震减灾科技力量高质量发展

  此次会议不仅邀请到了沿黄九省地震系统的专家,以实际案例分享不同省市防震救灾的先进经验,同时也邀请到了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郑州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等院校专家学者针对防震减灾新科技的研究成果,促进地震科技与高校产学融合发展,以科技力量促进防震减灾高质量发展。

  与会专家简介:

  1.李宏男: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俄罗斯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历任大连理工大学土木水利学院院长、建设工程学部部长;沈阳建筑大学副校长。兼任国际智能基础设施结构健康监测学会理事,国际结构控制与监测学会中国分会副主席等10余个学术团体的常务理事和理事;担任国际英文期刊《Structural Monitoring and Maintenance(结构监测与维护)》主编,《Journal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航空航天工程学报)》副主编、中文《建筑结构学报》、《振动工程学报》等多个期刊编委。

  2.高杰:工学博士,正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震灾风险评估部副主任、青年科技委员会主任,国家地震灾害调查评估技术专家组成员,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应急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震局震灾风险治理创新团队骨干成员,《世界地震工程》和《震灾防御技术》期刊编审专家。

  3.吴华灯:现任广东省城市地震安全研究所(广东省防震减灾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副所长、副主任,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中国地震局强震动观测技术与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震局强震动观测技术学科组成员,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评审专家库专家。

  4.洪利:博士,教授,应急管理大学(筹)党委委员,防灾科技学院副校长,河北省地震灾害仪器与监测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人工智能协同育人委员会常务委员,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理事。从事防灾减灾监测仪器、无线通信与网络、智能仪器等科技研究。主持参与国家重点研发、国家自然基金、国家“863计划”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中石油中创基金、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等项目14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收录40余篇;获得国家专利30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7项;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

  5.李恒:湖北省地震局武汉地震工程研究院总工程师,湖北震泰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董事长,正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注册岩土工程师,一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主要从事地震工程和岩土工程方面的科研和生产工作,负责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建设工程检测监测、工程(抗震)加固、结构健康监测项目数百项。先后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5项,发表论文40余篇。

  6.刘希强: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学位,研究员,现任山东省地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主持和主要参加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87篇,获部级奖6项。

  7.钱辉:博士,郑州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高层次人才、中原英才计划-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河南省高校“高性能结构与防震减灾”创新团队带头人、河南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现任沿黄城市韧性建造与智能减灾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建筑工程系主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防震减灾分会等多个学术团体常务理事、理事和委员,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特邀函审专家,教育部学位论文评审专家。

  8.张小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地理学博士,目前从事新石器时代考古与环境考古研究,曾主持或参与发掘西平上坡、尉氏新庄、新郑坡赵一号墓、新密古城寨、灵宝城烟遗址等项目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发表考古发掘简报及论文10余篇。

  9.翟长海: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黑龙江省政协委员,主要从事土木工程及城市抗震防灾方面的研究工作,担任国际生命线与基础设施地震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地震学会基础设施防灾减灾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地震学院强震动观测技术与应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学术兼职;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主持或参编20余部国家及省部级规范;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及国家重大研发计划课题等2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3部。

直播.jpg


供稿人:河南省地震学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