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麦田千层浪,又到一年麦熟时。在河南新乡县朗公庙镇杨街村一望无际的麦田中,即将成熟的麦穗颗粒饱满、垄穗渐垂。河南农业大学杨街“科技小院”的师生们正不顾高温在田间忙碌,指导农户进行技术管理和病虫害防治,通过田间“出诊”为丰收在望的小麦把好最后一道关。
河南“科技小院”创始人、河南农业大学叶优良教授现场告诉记者,截至今年“科技小院”已在河南为农服务了11个年头。
叶优良教授在河南新乡杨街“科技小院”试验田内指导学生。(受访者供图)
“河南‘科技小院’2012年建立,通过长期带领农业领域专业的师生扎根农村服务‘三农’,‘科技小院’建立了高校、政府、涉农企业、种植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结合的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把各方资源聚集到科技服务中,立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服务有机结合,推动农业升级,提高了农民收入。”叶优良说。
“‘小院’大门天天开,农事问诊真方便,咋种咋养咋施肥,‘处方’马上开出来。”指导老师赵亚南博士告诉记者,依托“科技小院”,来自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的研究生和本科同学们在农业生产第一线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
“针对土壤、病虫害等问题,师生们白天进行大量的农户调研和市场调研,开展试验示范,探寻解决方案……晚上要根据这些问题为小院附近村子的村民们专题讲授解决办法。”赵亚南说。
新乡县朗公庙镇副镇长李颖告诉记者,师生同学们把农用三轮车改装成科技小院技术服务车,长期开展科技“赶集”活动。
“田间出诊、随叫随到、不拘泥形式、方便群众随时咨询。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赚。师生们为农民现场讲解小麦苗类辨别等知识,通过有效的水肥管理保障成穗率,为丰产丰收保驾护航。大家普遍对‘科技小院’非常认可。”李颖说。
同样“收获颇丰”的还有来自河南农业大学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在读研究生高怡帆。她和另外五名同学来到朗公庙镇王府庄村,一住就是200多天,与村民们同吃同住。
“通过‘科技小院’实践锻炼,提升了工作能力,深感团结协作的力量。”高怡帆告诉记者。
目前,河南省已建成58座“科技小院”,它们一头连着高等学府,一头连着田间地头。除了河南农业大学师生,郑州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院校同学们也利用暑假自发来到“科技小院”,参与试验示范、支教、农技培训、直播等工作。
河南农业大学研究生陈奋勇在河南新乡杨街“科技小院”麦田内开展田间试验。(受访者供图)
叶优良告诉记者,截至2022年“科技小院”共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700余人,累计开展农技培训2000余场次。培养新型农业主体、基层技术骨干1000余人,培训农户、企业技术人员数百万人次,技术服务面积达2000万亩以上,节本增收超过8亿元。
“‘科技小院’探索多种形式打通科技助农‘最后一公里’路程,指导农户减少投入,增产增收。未来我们将扩大‘科技小院’覆盖面,争取在河南省每个县至少建立1座‘科技小院’,增强辐射带动作用。”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一级巡视员房卫平说。(新华社记者 马意翀)
供稿人:孔德杰
审核人:省科协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