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十三五”时期以来,全省各级科协组织在省委坚强领导和中国科协有力指导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守正创新、开拓进取,圆满完成河南省科协“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强化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团结、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坚持表彰、宣传、举荐、培育并重,科技人才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实施“百千万创新驱动助力工程”,促进科技经济融合,助力产业创新发展。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全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由“十二五”末的5.59%提高到2020年的10.17%。坚持围绕党委政府重大关切和创新驱动发展重大需求,呈报众多前瞻性、专业化、建设性建议。贯彻中央和省委群团改革部署,紧抓重点改革任务落实,科协组织作为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和科技群团组织特色更加彰显。
“十三五”时期,我省科协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联系广泛、服务科技工作者的科协组织工作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服务质量和有效供给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组织动员影响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十四五”时期,是科协组织在新发展阶段站在新的更高起点上,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全省科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新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群团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科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确立了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的奋斗目标,部署实施“十大战略”,把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放在首位,赋予全省科协组织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新的时代使命。中国科协十大审议通过的中国科协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了今后五年科协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全省各级科协组织要明晰大势中的方向感,提升大局中的存在感,强化大事中的责任感,紧紧围绕国家创新高地建设这一目标,聚焦“桥梁纽带”主责和“四服务一体”主业,全面推动和深化科协系统改革,积极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搭建平台、完善载体,打造品牌、扩大影响,彰显科协在现代化河南建设中的新担当新作为。
遵循《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章程》,为认真落实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国科协“十四五”规划,特编制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群团工作和河南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实施“出彩中原”“才荟中原”“科创中原”“科普中原”“智汇中原”五大品牌行动,提升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质量和能力,推动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协组织建设,推进全省科协工作守正创新、提质增效,更好地团结引领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在国家创新高地建设中挑大梁、当主角,为实现“两个确保”、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绚丽篇章做出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实现科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强化对全省科技工作者的思想政治引领,团结引领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坚定不移跟党走,汇聚科技创新和自立自强磅礴力量。
——坚持职责定位。密切与科技工作者的联系是实现科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聚焦主责主业,主动对接和融入全省科技创新和群团工作大局,联系广泛、服务科技工作者的科协工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和发展。
——坚持协同发展。协同发展是实现科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充分调动全省科协组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科协工作向大联合大协作方向发展。
——坚持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实现科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以推动学会治理现代化、服务科技经济融合、科协工作重心下移及其服务下沉为重点,深化科协系统改革,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建设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协组织,全面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总体目标
科协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进一步凸显,思想政治引领能力进一步增强,助力建设一流创新平台、凝练一流创新课题、培育一流创新主体、集聚一流创新团队、创设一流创新制度、厚植一流创新文化的能力进一步提升,科技群团组织在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担当作为进一步展现。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协组织的团结引领下,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积极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奋力推进国家创新高地建设,在“两个确保”的新征程上奋勇争先、更加出彩。
二、发展领域
(一)聚焦思想政治方向引领,实施“出彩中原”行动
主要目标: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全省科技界得到全面贯彻落实,科技工作者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进一步增强,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进一步形成,创新活力进一步迸发,推动国家创新高地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科技篇章。
实施路径:
1.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面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大力宣讲党的创新理论。扎实开展省科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集体学习、党史学习教育和青年科技人才国情研修等活动,深入开展“自立自强、创新争先”活动,不断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引领全省科技工作者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夯实党在科技界执政基础。
2.建立思想政治引领工作新格局。完善工作体制机制,建立省科协党组牵总,科技社团党委、组织人事和宣传部门分线作战的思想政治引领工作新格局,在强化科技工作者思想政治引领中突出河南特点。依托各级科协组织及其所属学会,以及科协系统“两微一端”和新媒体矩阵,推动“网上科协”建设,切实增强对科技界的网上动员、网上引导能力。建立和完善县级及基层组织科协建设,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功能,加强对基层及一线科技工作者思想政治引领。建设完善河南省科协党校,面向全省科技工作者以及科技群团干部,开展党性教育培训。
3.形成宣传工作整体合力。整合科协系统宣传资源,完善宣传体系,加强思想政治引领的传播能力建设。深化所属报刊和信息宣传机构的运营机制改革,完善科普新媒体矩阵,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发挥媒体传播力、影响力,广泛开展宣传工作。密切与报刊、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协同合作,加强对科协系统和科技领域重大事件、重大活动、重大任务和亮点工作的宣传报道,大力提升科协组织在大局工作中的存在感和影响力。
4.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励和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争做重大科研成果的创造者、建设科技强国的奉献者、崇高思想品格的践行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扎实开展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和最美科技工作者等学习宣传活动,在全社会营造重视科技、尊重人才、关爱科技工作者的良好氛围。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等活动,推动将科学道德、科研诚信、科技伦理和学术规范纳入科技评价激励机制,反对浮夸浮躁、投机取巧,反对“圈子”文化,涵养风清气正科研环境。
5.加强学会管理和科技社团党建。实施“党建强会”计划,不断推进学会治理体系改革,扩大学会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双覆盖,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促进科协组织特别是学会创新发展的新途径新模式,发挥科协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和完善学会党建工作规章制度,定期举办学会党组织负责人培训班和科技社团党建论坛,推进“三议一公布”工作法实施,推动“两员(党员、会员)联系服务中心”建设,打造科技社团党建标杆。建立动态调整和更新机制,加强前沿新兴交叉等学科领域和优势主导产业学会组织建设,完善对长期软弱涣散学会、不适应科技发展趋势学会的退出机制。
(二)聚焦一流创新人才培育,实施“才荟中原”行动
主要目标:
科技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托举机制和培育机制更加完善,助力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创新创业、建功立业的平台更加丰富,尊重人才、崇尚创新的氛围更加浓厚,我省科技界“朋友圈”进一步扩大,一流创新科技人才队伍和高水平科普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助力河南建设全国重要人才中心。
实施路径:
1.建设完善科技工作者服务体系。依托各级科协组织、科技社团、科研院所、科普基地、党群服务中心等广泛建设实体类、组织类、阵地类的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网上科协,推动数字赋能。建立完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园区)、医疗卫生机构、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型研发机构科协等基层组织,增强科协组织联系服务基层科技工作者的覆盖面和到达率。加强对院士、院士后备人才等高层次科技人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智库高端人才的联系服务。指导各省级学会、协会、研究会,各企事业科协做好广大会员的联系服务工作。加强同老科技专家的联系服务。做好海外知华友华科学家联系服务,柔性集聚海外高层次人才智力。
2.打造科协奖励品牌。积极举荐我省科技工作者申报全国创新争先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青年科技奖等奖项评选。认真做好河南省创新争先奖、中原青年拔尖人才、河南省自然科学学术奖、河南省青年科技奖、河南省科普成果奖等评选表彰,着力打造具有学术权威性和社会影响力的科协奖励品牌。做好河南省科学技术奖的初评推荐工作。广泛开展获奖创新人才、创新团队典型事迹宣传。
3.实施科技人才托举工程。深入实施“中原英才计划”,围绕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持续跟踪服务,延伸服务链条。深化“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实施,加大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打造我省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后备队伍。坚持人才培育发展“走出去”与“引进来”并重,开展国际民间科技组织后备人才培养。健全和完善相关工作机制,高质量完成河南省院士候选人推选工作。加快培养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实施“河南省院士后备人选培养专项计划”,开展河南省院士专家联谊活动,推动我省高端科技人才梯队建设。
4.培育科技创新后备人才。以“中学生英才计划”、青少年科技教育精准服务试点工作、学科奥赛培训、高校科学营等工作为抓手,在高校建设科技创新后备人才活动基地,发现和培养一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以科技活动特色学校命名、科学调查体验活动示范学校评选等工作为抓手,在中小学建设一批科技教育活动基地,建设一批科技辅导员队伍,促进我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均衡发展。整合完善我省各类青少年科技教育信息平台,创新提升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学科奥赛、青少年创意编程与智能设计大赛的质量水平,持续打造促进我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发展的展示平台和品牌活动。探索在“双减”条件下中小学科普活动新模式,形成青少年科普教育与学科教育、素质发展、社会减负的多赢局面。
5.支持科技工作者参与国家和社会治理。组织科技工作者参与国家和我省科技战略、规划、政策、法律法规的咨询,参与党委政府重大政策、重大决策等咨询工作,发挥好智库专家作用,及时反映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建议。支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的科技工作者参与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
6.维护科技工作者权利和权益。完善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机制,广泛听取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建议,充分了解科技工作者思想动向和关切需求。深入持续开展“我为科技工作者办实事”活动,及时了解和推动解决科技工作者职业发展中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重大问题,积极为科技工作者办实事解难事。重视和加强维权服务工作,推动建立依法维护科技工作者权益的体制机制,保障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得到落实。加强科技工作者继续教育工作。
(三)聚焦国家创新高地建设,实施“科创中原”行动
主要目标:
推动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第一战略,“科创中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中原科创论坛”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各类创新要素不断向创新主体集聚,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共生耦合,科技工作者服务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发挥。
实施路径:
1.创建一批一流学会。牢牢把握科技社团发展的历史方位和时代使命,坚持党建引领,深化学会改革,激发内需潜力,增强竞争能力,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学会建设的“五大能力”和“八个重点建设方向”为指引,围绕国家创新高地建设和“两个确保”,做强内涵、做大规模、做出品牌,努力推动创建一批一流学会示范样板。
2.搭建一流学术交流平台。汇聚优势科研力量,聚焦事关全省长远发展的关键领域,以“中原科创论坛”为引领,搭建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的学术技术交流平台,搭建服务我省重点产业发展的产业技术发展大会平台,搭建服务我省学科发展、人才成长的全国性学术交流平台,搭建服务双边、多边科技交流的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平台,繁荣学术技术交流,推进学术引领工程实施。
3.打造“科创中原”服务品牌。依托“科创中国”平台,建设高水平产业技术对接平台、高标准技术协同创新枢纽、高质量产业技术研究报告等三大功能模块,打造“科创中原”科技经济融合发展服务品牌,助力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以濮阳、鹤壁为示范引领,指导和引导各地加快“科创中国”创新枢纽城市建设,开展“科创中国”省级试点城市培育工作。高标准举办河南省学术与产业发展年会,打造河南省跨学科科技盛会品牌。
4.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组建跨界、跨学科、跨领域专业科技服务团,实现企业需求与专家服务精准对接,形成学会联系企业的长效机制,提升学会服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水平。发挥科技社团促进成果转移转化的纽带作用,搭建科技洽谈和交易的平台,促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深化人才培养、产学研成果转化、智库服务和决策咨询等领域对接,促进行业科技成果信息汇聚交流。积极进军公共服务市场,参与政府购买服务,努力提供更多更好的科技类社会化公共服务产品。组织开展知识产权保护服务行动,促进知识产权快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5.组织开展创新创业创造行动。创新决策咨询项目管理方式,探索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行业研究院、共性技术平台,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项目、创新能力建设专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专项。组织开展创新创业大赛,协同办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举办创新创业成果交易活动,展示最新创新创业成果,推介优秀创业团队,激发广大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热情。统筹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星创天地等创业孵化载体建设,打造一批双创示范基地,加强跨行业、跨领域、跨地域科技工作者联系,为科技工作者交流协作、干事创业建立新载体。强化青少年科学兴趣引导和培养,在青少年中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
6.实施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行动。组织全省学会、各级科协组织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深入脱贫地区开展常态化农村科普活动,加快推进脱贫地区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坚持选派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长效机制,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乡村振兴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建设文明善治乡村。引导科普资源向乡村倾斜,高标准、规范化建设农村科普阵地和科普设施,推动农技协转型升级,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四)聚焦公民科学素质提升,实施“科普中原”行动
主要目标:
联合协作、普惠共享的高质量科普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推动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进一步形成,“科普中原”品牌及“中原科普讲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科普组织动员力和基层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全民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氛围日益浓厚,到2025年我省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5%,厚植国家创新高地的全民科学素质沃土。
实施路径:
1.协调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建立健全畅通、务实、高效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协调机制,强化政策、经费、人才保障,深入实施《河南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推动我省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高质量发展。组织广大科普工作者开展科普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等活动,实施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提升重点人群的科学素质。开展全民科学素质网络竞赛、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竞赛活动。持续举办“中原科普讲坛”系列活动,打造“中原科普讲坛”品牌。
2.实施科普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河南省基层科普服务能力提升计划,培育和提升科普示范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和基地创建工作。建立完善城乡社区科普协会、科技志愿组织、企业科协、农技协、“科技小院”等组织载体,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基层党群服务中心,发挥“三长”作用,增强科协组织服务“三农”、城镇社区居民的能力和实效。建立应急科普工作机制,增加应急科普资源储备,全面强化科普权威发布和应急科普体系建设。加强科普服务乡村振兴,广泛开展农村科普活动,集聚科普资源和服务向农村倾斜。打造全国科普日活动大平台,持续组织开展全国科普日、三下乡、科技活动周、食品安全宣传周、防灾减灾日、反邪教宣传教育月等主题活动。指导各级党政部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结合自身特点开展科普活动。持续开展“i科普”科技志愿服务集中示范活动。
3.加强科普规范化建设。深入探索开展全领域行动、全地域覆盖、全媒体传播、全民参与共享的全域科普工作,建立健全适应创新发展需要的全域科普工作体系,推动共建共享,将科普与各行业、各专业及工作各领域深度融合,打造“科普中原”服务品牌。举办“中原科普”创新发展大会,创新科普理论研究,完善适应新发展阶段要求的科学素质测评体系,做好科普政策、法规、制度建设,保障科普工作经费投入。加强科普项目管理制度体系建设,促进科普项目评选、实施、管理、考核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4.加强科普队伍建设。发展壮大涵盖农村、城镇社区、企业、中小学校等基层科普人才队伍,成立科技服务团或科技志愿者队伍,形成能够常态化开展科普活动的人才服务体系。加强对从事科普工作创作、研究、组织、策划、管理等人员的支持和培训,提高科普人才队伍素质和科普服务能力水平。完善科技志愿服务机制,发展科技志愿服务组织,壮大科技志愿者队伍。做好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选聘工作,建设河南省首席科普传播专家团队。开展科学传播人才队伍状况调研,推动开展科学传播职称评审。
5.加强科普阵地建设。实施科技资源科普化助力工程,开展城市党建引领社区科协建设试点工作,共建共享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基层党群服务阵地,将科协工作和科技元素融入区域化党建平台,大力建设多种形式的科普阵地。鼓励和支持各行业、部门建立科普(教育、研学)基地,引导和促进公共设施和公共场所拓展科普服务功能,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科普事业建设,不断扩大科普阵地范围。加强全省科普教育基地创建工作。加强反邪教警示教育宣传阵地建设。
6.加强科普设施建设。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现代科技馆体系,全力打造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省科技馆新馆,指导推动相关省辖市和具备能力的县市区规划、立项和建设达标科技馆,统筹推进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农村中学科技馆、数字科技馆建设,不断提升全省科技馆免费开放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探索成立黄河流域科技馆联盟。加强科学体验平台、科普中国e站、校园科技馆、科普活动室、科普宣传栏(电子屏)等基础公益性科普设施建设。加强户外公共场所、主题科普公园等科普宣传基础设施建设。
7.加强科学传播建设。打造多种形式的新媒体平台,构建“科普中原”新媒体科普传播矩阵,全力推进“科普中原”新媒体品牌整体策划和运营。推动设立科普创作基金和科普创作奖项,搭建科普创作交流平台,加强科普科幻创作联盟、科普新媒体传播联盟建设,繁荣科普科幻创作,打造科普创作精品,推动科普产业发展,为科学传播提供更多优质科普产品。深化与宣传、文化等部门合作,推进科普与宣传、科普与文艺的融合发展,在社会主流媒体和所属科普报刊开设科普栏目、专栏,加强科普公益宣传,推动优质科普资源的融合生产和协同传播,不断加强科学传播渠道建设。加强科普中国落地应用,壮大科普中国信息员队伍,推动“科普中国”“科普中原”等优质科普资源的推送传播。
(五)聚焦党和政府科学决策,实施“智汇中原”行动
主要目标:
具有河南特色科技智库网络建设取得新进展,“省院合作”“省会合作”“会地合作”等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不断完善和发展,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能力持续提升,“智汇中原”科技智库高质量成果进一步拓展,促进民主科学决策成效进一步显现。
实施路径:
1.建设完善特色科技智库体系。以河南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智库为示范引领,面向高校、科研院所和全省学会,建设和打造一批在全省有较大影响的科技智库研究基地,构建覆盖各类创新主体的河南科技智库联盟。整合各方面专家资源和智库团队力量,建立完善高质量科技智库专家库、选题库、成果库和组织网络库,初步建成一个科技特点突出、资源共建共享的具有科协特色的柔性科技智库网络。遵守保密规定,适时发布科协智库建设情况和最新重要研究成果,提升科协智库的社会影响力和权威性。开展科技智库调研成果评选表彰工作。
2.建设完善智库人才队伍。聚焦智库发展重点方向,广泛凝聚科技、产业和政府专家资源,稳定联系一批高端决策咨询专家,构建以学会为主体的智库专家网络。建立开放流动的智库人才使用机制,吸引多元学科背景的高层次人才参与智库建设。拓展“海智计划”功能,鼓励和引导海外人才以多种形式参与智库研究工作。鼓励支持各级科协组织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展调查研究与理论研究。
3.加强重大战略决策咨询研究。紧紧围绕建设完善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深入调查研究,提出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构建一流创新生态、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等方面的政策建议。紧紧围绕科技发展带来的规则冲突、社会风险、伦理挑战,开展前瞻性研判,为推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伦理审查规则及监管框架提供咨询建议。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行业、区域发展的重大关键问题,研究提出决策咨询意见和解决方案。围绕科协系统深化改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中的战略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对策研究,组织研讨交流。
4.促进智库成果转化交流。搭建“智汇中原”服务平台,举办院士专家高端学术交流和战略咨询系列活动,打造智库活动品牌,充分发挥智库在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决策中的智力支持作用。健全战略咨询研究和学术会议成果整理、提炼、报送机制,定期推出一批有重大政策影响和重大学科影响的智库成果。定期参与组织政协科协界委员协商、视察、调研等活动,主动密切与政协各专门委员会的联系,推动相关智库调研成果以委员提案等形式进入决策工作程序。继续加强完善第三方评估的理论方法研究,积极承担中国科协和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委托的第三方评估任务,为有关部门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5.着力推进“省院合作”平台建设。推动“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河南研究院”共建工作,把“研究院”打造成河南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智库,服务我省沿黄科技创新带和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建立开放、合作、共享机制,协同全省科协组织、专业机构和专家学者参与高端智库建设。开展我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工程科技问题、战略规划等咨询服务。做好我省各行各业的产业升级、技术改造咨询服务工作。组织开展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科技服务和国际合作等活动。发现、培养和引进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领域的科技人才。
6.着力推进“省会合作”平台建设。组织全国学会发挥各自优势,在河南深入实施“百千万”服务区域发展行动,支持河南以创新提升区域竞争力。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河南省重点产业发展和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加强科普资源建设,提升科普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助力河南乡村振兴。依托河南红色教育资源,建设中国科协党校实训基地,加强对科技界的思想政治引领。推动公民科学素质工作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全面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加强干部双向交流,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
7.着力推进“会地合作”平台建设。省科协积极与省辖市政府合作,持续搭建各地重点产业发展创新平台,服务市县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提升各地创新驱动与经济发展融合能力。面向基层,资源下沉,大力支持各地科普体系和科普阵地建设,指导并推进各级科协深化改革,提升基层科协组织力、执行力和科普公共服务能力。
8.实施海外智力为豫服务计划。支持创建中国科协海智工作基地和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加快形成和完善我省海智工作体系。支持开展服务科技经济融合发展和“科创中原”品牌建设相关活动,组织海外科技人员参与省内重大项目和政策咨询、项目合作、技术引进等工作,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海外智力支撑。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党对科协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科协工作,发挥好党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到规划实施的各领域和全过程,确保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和科协规划在全省科协系统贯彻落实。落实党组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履行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深化文明单位创建成果,提升科协系统文明程度和干部职工文明素质。以“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为目标为抓手为检验,突出国家安全、法治建设、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应急处置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重点任务,推进“平安科协”创建。
(二)落实规划实施责任。完善落实省科协党组领导、归口部门主责、全省科协组织参与的规划实施工作机制,成立河南省科协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实施和考核评估工作领导小组,按照“1+4”行动分设5个小组,分别承担规划目标任务落实工作。办公室负责规划实施和评估的督促、协调和日常工作。
(三)制定相关科协组织事业发展规划和部门实施方案。全省学会要在本规划的指引下,结合本学科、本行业、本领域特点,研究制定实施本学会发展规划。各级科协要结合当地实际,研究制定实施本地区科协组织发展规划,做好与相关区域、行业发展规划的衔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积极争取把规划确定的重点任务纳入当地党委政府的工作规划计划,统筹协调落实。承担规划目标任务的“1+4”行动分组要结合各领域职责,按照任务分工,制定实施方案。
(四)完善落实实施规划的工作制度机制。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将规划实施纳入省科协各部门、各级科协组织议事日程和考核内容,将规划目标分解到责任单位并纳入目标管理和考核内容。健全报告制度,责任单位每年向上级报告规划落实情况和下一年工作安排。健全议事协调制度,定期召开规划实施工作会议,总结交流情况,研究解决问题,部署工作任务。健全规划实施示范制度,充分发挥示范单位以点带面、示范带动作用。健全表彰制度,对实施规划先进集体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纳入表彰范围。
(五)加强规划实施经费支持。加强规划实施与经费保障的衔接匹配,推动落实有关鼓励科普事业发展的税收优惠等相关政策,推动逐步提高科普经费的投入水平,积极探索建立科协组织事业发展多元供给的支撑保障机制。建立健全重大目标任务、重大项目、重大活动等牵引机制。
(六)加强考核评估制度建设和评估结果运用。省科协对规划实施实行年度总结、中期评估、终期评估,“1+4”各行动小组组织开展各领域年度总结、中期评估、终期评估,并负责向省科协提交年度总结和中期、终期评估报告。对考核评估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及时提出对策建议,对好做法好经验及时总结推广。运用评估结果指导下一阶段规划实施工作,实现规划实施的常态化总结、动态化预警、精准化干预、高质量推进。
(七)加强实施规划能力建设。举办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培训,增强责任部门、各级科协组织和人员实施规划的责任意识和能力。组织引导科协干部“比学习、比奉献、比创新、比绩效”,推进机关建设“制度化、规范化、超前化、精准化”,实现业务工作“引领能力提升、全局观念提升、平台质量提升、服务水平提升”。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快智慧科协、数字科协建设步伐。
(八)纵深推进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全面加强科协组织体系建设,增强学会发展活力和服务科技创新能力,完善高校科协、企业科协和医疗卫生机构科协组织体制、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广泛吸纳基层教育、医疗卫生、农技推广等领域的业务骨干进入基层科协领导班子,扩大对基层科技工作者的有效覆盖。加强科协主席会、常委会、全委会机制建设,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推进科协组织职能优化高效。
供稿人:办公室
审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