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条要求”进一步加强疫情常态化防控
当前,郑州市全域已转为低风险地区,但“低风险”不等于“零风险”,“区域解封”不等于“疫情”,国内外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任务依然艰巨繁重。为巩固来之不易的防疫成果,要进一步加强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
一、强化个人防护意识。请广大市民自觉遵守疫情防控相关规定,当好个人健康安全“第一责任人”。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用公筷等良好生活习惯,尽量减少参加聚集性活动,自觉保持安全社交距离,非必要不出境、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
二、强化自我健康监测。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嗅觉味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腹泻等不适症状时,做好个人防护,立即就近前往设有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就诊,配合完成信息排查、核酸检测等,途中避免搭乘公共交通工具。
三、强化免疫屏障构建。加强服务保障,做好组织引导,规范接种流程,落实便民举措,组织无禁忌症、符合条件尚未接种的市民尽早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确保适龄人群“应接尽接”、重点行业“应接必接”,加快构建全民免疫屏障。
四、强化外防输入举措。新郑机场入境人员要严格落实口岸检疫、闭环转运、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解除隔离及社区健康监测等闭环管理措施。口岸等高风险岗位人员严格落实集中居住、“两点一线”管理。冷链物流和国际邮件入郑实行总仓管理。
五、强化社区人员防控。居民小区严格落实戴口罩、核验健康码、外来人员登记等措施。国内第一入境点解除集中隔离返郑、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入郑人员,应提前24小时向目的地社区报告,并主动配合社区落实隔离医学观察或健康监测措施。
六、强化农村地区防控。坚持“县包乡、乡包村、村包组、组包户”四级包干责任体系,充分发挥村“两委”作用,对返乡人员做好登记造册、健康监测和异常状况处置等工作。严控庙会、文艺演出、展销促销等活动,减少农村集市规模和频次。
七、强化重点场所防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办事大厅,旅游景点、酒店餐馆、商场超市等人员聚集场所,影剧院、健身房等密闭场所,养老院、福利院等特殊场所,严格落实戴口罩、测温、核验健康码措施,强化人流管控、场所清洁通风消毒。
八、强化交通场站防控。机场、高铁站、火车站、长途汽车等交通场站,要加强人员引导,避免人员聚集,旅客进出站要戴口罩、测温、核验健康码。搭乘地铁须戴口罩、测温、核验健康码;搭乘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须戴口罩、核验健康码。非“绿码”人员不得搭乘。
九、强化会议活动防控。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相关措施,严格控制各类聚集性活动,会议、培训、活动尽量采取线上方式,确需线下举办的,按照“谁举办、谁负责”原则,提前制定疫情防控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大型活动要向属地疫情防控机构报备。
十、强化医疗机构防控。严格落实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实行预检分诊工作制度。未设置发热门诊(诊室)的医疗机构,不得诊治具有新冠肺炎可疑症状的患者。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和康复医院不安排探视和陪护,其他医院一般不探视、非必要不陪护,确需陪护的要固定人员、每周2次核酸检测、严格限制活动范围。快递、外卖实行院外无接触配送。零售药店销售退热、止咳、抗病毒、抗生素等药品,实行实名信息登记制度。
十一、强化各类校园防控。严格落实校园疫情防控措施,坚持“一地一策”“一校一策”,分期分批、错峰错时有序开学。延期开学期间,科学组织线上教学,做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要科学制定返校方案,加强防控物资储备,强化返校后管理,做好师生健康监测和可疑症状预警处置,确保“平安开学、开学平安”。
十二、强化防控责任落实。压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各行业主管部门按照“管行业必须管疫情防控”要求,细化完善各行各业防控方案,加强督导检查,及时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督促整改落实。对违反相关规定引发疫情传播风险的单位和个人,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凡需核验健康码通行的场所,要主动为老年人、儿童等特殊群体提供通行便利服务,可采取凭有效身份证件登记等替代措施,不能把“健康码”作为通行的唯一凭证。
以上防控措施,将依据疫情风险评估结果和上级疫情防控要求动态调整。
本通告自发布之时起实施。
供稿人:科学技术普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