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河南代表,今天有幸在人民大会堂聆听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总书记再次强调了人才评价问题,指出:要“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高校“唯论文”这一顽瘴痼疾,确实是高校人才评价比较突出的现象,需要持续治理、整改。“唯论文”评价的结果,不仅仅是导向问题,更是学科资源分配不公平,人才评价不公平的问题。最近一段时期,貌似用公平的第三方评价指标ESI评价出的结果,也不甚科学与公平。用ESI全球排名千分之一来评价一流学科,更是用一把尺子把我国几十所大学化学与材料学科都纳入了世界一流建设学科这一现实结果,缺乏国家战略布局的思考。
基本科学指数数据库(ESI)对全球所有高校及科研机构的SCI、SSCI库中近11年的论文数据,按被引频次的高低确定出衡量研究绩效的阈值,并进行排名。ESI排名是各高校相对比较重视的学科排名。以2021年5月ESI排名为准,我国高校和科研机构进入前千分之一的学科有178个,剔除涵盖多学科的工程科学,化学学科、材料学科进入前千分之一学科的机构最多,分别为32个、31个;进入前百分之一的学科有1549个,剔除工程科学,化学学科、材料学科依然是进入前百分之一的机构最多的学科,分别为200个、166个。这反映了我国化学学科、材料学科整体的进步,用ESI来评价同一个学科不同高校的表现,基本是合理的,但如果以一个标准来评价我国所有的学科,哪个高校的学科达到前千分之一就是好学科,就重点建设,“唯论文”问题就凸显了。
譬如,我国在2017年世界一流建设学科遴选中,就采用了ESI前千分之一这一指标。全国137个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学科被各高校列入一流建设学科的总数达10个以上的学科有:1-材料学科与工程30个,2-化学25个,3-生物学16个,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4个、数学14个,5-机械工程12个,6-生态学11个,7-物理学10个。全国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一流建设学科总数前列的学科有:1-材料科学与工程22个,2-化学21个,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2个、4-数学12个,5-生物学11个、机械11个,7-生态学9个、物理学9个。材料学科、化学学科数量均列第一、第二位,从而这些学科就获得较大的建设资源配置,不是说这些学科配置资源不应该,而是说这种评价方式使得我国集中了大量资源配备了少量的学科,就不甚合理了。
而在最新的软科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化学学科、材料学科前10名大学中,中国只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分别位列第8位。也就是说当用同类别比较时,我国众多高校作为一流建设的化学及材料学科差距还很大,以标志性成果评价为导向的诺贝尔奖为例,我国尽管化学学科、材料学科从业人员众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尚无诺贝尔奖获得者。再从化学学科、材料学科相关产业来看,我国尽管规模巨大,但在关键核心领域,特别是与国家战略、信息产业紧密相关的领域,如化合物半导体材料、超导量子信息材料、高纯电子材料和特种高性能纤维材料我国仍处于中低端水平,受制于国外企业。
“唯论文”问题的形成有其历史原因,其中最核心的是学术评价与管理中的行政化问题。简单、清晰的定量数据不仅易于学术评价,也能够为行政管理提供“抓手”。要破除“唯论文”现象,就要改革学科、科研及人才评价方式,实施更合理的分类小同行评价,评价学科要同类比,评价人才要小同行,让学术权力在学术评价和管理中发挥更重要、更专业作用;要创造相对宽松、公平的科研环境,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四个面向”潜心研究,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
供稿人:组织人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