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专题 决战脱贫攻坚的河南科协人 科协人

赵晓攀:宛如桂香 飘入民心

来源: 调研宣传部 时间: 2020-12-02

赵晓攀,鹤壁市科协科普部部长、鹤壁市淇滨区大河涧乡石鼓沟村驻村第一书记。多年的军旅生涯使她在记者面前始终保持着一副军人的坐姿,笑容里带着端庄和直爽。


排除万难,接受安排


鹤壁市科协的办公楼下,是一片美丽的花园和一条景观路。临近办公楼入口处种着几株高大的桂花树。每当9月,满树桂花,满院花香,今年也是。赵晓攀说,在那里,萦绕着她的一个梦,埋藏着她的一段记忆。

时间可以拨回到2017年9月,那一年正是桂花飘香时,当赵晓攀以素来雷厉风行的作风把本职工作做得风声水起的时候,一纸调令改变了赵晓攀的工作和生活。

赵晓攀.jpg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发布的第二年,也正是这一年,赵晓攀被组织派往鹤壁市淇滨区大河涧乡石鼓沟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这个任务对于当年的赵晓攀来说有点突然。

“当得知这一工作调动后,我确实有点蒙了。基层工作,我能做的了吗?还有我的孩子怎么办,他还在吃奶,我走了,谁给他喂奶呢?当时我就急哭了。于是我找领导,给上级打报告,能不能等我的孩子断奶了再安排我去基层扶贫呢……”谈及当时的情景,赵晓攀依旧眼含泪水,忍不住地激动。

“那后来怎么办了?”记者问。“后来啊,后来咬咬牙还是去了,我把孩子交给我妈了,让她给孩子喂奶粉吧……”

“不后悔?”记者问。“不后悔。开始有点后悔,可是后来就不后悔了。”赵晓攀真诚地说。

赵晓攀说,从那一刻起,她就在心里种下了一个梦,那是一个秘密,一个连自己的丈夫、亲人都从未曾告知的秘密。


雷厉风行,说干就干


石鼓沟村位于大河涧乡政府东北3公里处,古老而美丽的淇河在这里漫散开来。石鼓沟村始建于明末清初,距今有500多年的历史。距离鹤壁市有35公里的车程,紧邻连接鹤壁市新老城区的快速通道北沿线,总面积0.8平方公里,耕地850余亩。2017年,全村登记户籍167户,人口572人,全村2个村民小组,村干部共有5名,党员21名,其中村支书1名、村主任1名、村支部支委2名、村委委员1名,民风淳朴,但相对经济条件落后。

鹤壁市科协主席张洪波说:“晓攀可是我们这里说走就走、说干就干,撂下扫把就是叉子的风火人物,让她去搞扶贫,领导是百分之百放心的。我们相信她一定能做出点成绩来。”

“那后来你撇下孩子怎么就不后悔了,为什么?”记者继续接着追问。

“也没有什么吧,反正后来就是不后悔了。其实真正来到基层才发现,这里的工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村‘两委’对我的工作很支持,吃的、住的虽简单,但村民很热情。每天都和村民们打成一片,你没办法不把老乡的事情放在心上。靠天吃饭的老乡们,赚钱了,你看着高兴;赔钱了,你就跟着伤心。可是,光伤心不行啊,咱得想办法、想出路啊!老乡们的穷,不是穷在土地上,而是彻彻底底地穷在思想和技术上啊!”谈起扶贫,赵晓攀直指穷根,一语中的。

赵晓攀(左)向记者讲述扶贫期间的事情。.jpg

赵晓攀在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担任石鼓沟村驻村第一书记期间,为了全面掌握该村情况,积极采取查看资料、召开座谈会、走访党员群众等多种方式,从不同方面了解石鼓沟村的情况。认真落实“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落实基层制度、办好惠民实事”四项职责任务。为村民协调20万元资金落实该村提灌站,仅这一项,全村土地每亩增产150~200公斤,每年就为全村增收40万余元。同时帮助村里搞文化建设,协调投资2.5万元建立电子屏,宣传各项方针政策、致富信息。建设景观灯,整治村容村貌。建立医护队,开展健康检查。同时,通过自身的科技资源优势,带领村“两委”考察食用菌、优质花椒等项目,把最好的科技项目和技术引入该村,组织科技专家入村开展科技扶贫工作,把最好的农业技术和脱贫项目送到贫困户的手中。

2017年,全省决战脱贫攻坚、精准扶贫工作在年底进行了考评,那一年赵晓攀的工作业绩获得了“年度优秀等次”。不得不说,一步入基层,赵晓攀就发挥出了她一向雷厉风行的办事风格和执着拼搏的军人作风。而也就是在这一年,国务院扶贫办在北京首次举办了报告会,对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奖40名获奖者进行表彰,并邀请部分2016年和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获奖者作先进事迹报告。那一年,全国扶贫攻坚进入了一个如火如荼的新阶段。

时隔3年,当记者说起她获得的业绩时,赵晓攀说:“精准扶贫是一项具体工作,要让乡亲们彻底脱贫,还需要更多、更深入的工作去研究、去开发、去创新。”一直活泼、乐观的赵晓攀在这个问题上却突然显得异常沉着、冷静。


依依不舍,重返科协岗位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淇水悠悠,桧楫松舟。”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这些诗句,生动地描写淇河两岸美丽的风光,把古老而美丽的淇河大地描绘得如诗如画。古老灿烂淇河文化不仅孕育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更是养育了坚毅、果敢、智慧的青年一代。

赵晓攀说,驻村工作结束的那天,她去了一次淇河。那是她第一次有机会闲下来放松心情去看淇河。她说,她爱旅游、爱淇河,喜欢淇河里的传说和故事。

自驻村工作结束后,赵晓攀就开始把这几年的生活和工作经历续写在日记里,作为纪念保存。在日记里,赵晓攀写道:“贫穷不是骨子里的,贫穷也不是精神的、物质的,贫穷永远是思想里的。”赵晓攀对于贫穷的概念,有着她独特的理解和思考。

她在日记里说,贫穷不在于地域、不在于物质,而完全在于思想的懒惰、方法的不得当和技术资金支持的不到位。没有谁愿意和贫穷对等挂钩。

骆东海是村里一位坚强的汉子,但因妻子常年患病,儿子残疾,全家主要靠养羊生活。由于缺技术缺经验,不但没挣到钱还亏了家里仅有的活命钱,面对沉重的经济负担,骆东海一度失去了信念。2017年精准扶贫以来,经过专业的建议指导,骆东海不但变换了养殖品种,还学习了新技术,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指导下还从银行得到3.5万元的创业资金,2年下来不但弥补了亏损,还有盈余,顺利实现脱贫。

2020年3月,为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稳定扶贫工作队伍”的精神,保持驻村第一书记队伍总体建设,进一步加强基层帮扶工作力量,组织上安排鹤壁市一位新任同志接替赵晓攀继续到淇滨区大河涧乡石鼓沟村接任驻村第一书记。

和乡亲们道别时,赵晓攀有些不舍。她对新接任的第一书记说,这里条件是简单了一点,但是老乡们很热情。之后,赵晓攀便回到了原单位,挑起了单位科普部的重头工作。


桂树飘香,留住记忆


寒暄,握手,道别。

临末走出办公楼的时候,赵晓攀突然要求记者给她拍一张照片。就在办公楼前的那棵桂花树下。并一再要求记者一定要给她拍得足够漂亮、好看。

桂花树?为什么要选择在这儿啊?高大的桂花树背景多少显得有些杂乱,为什么非得要选择在这儿,这又引来了记者的好奇。

赵晓攀(左)要求记者在桂花树下给她拍照片。.jpg

面对赵晓攀的直爽,记者也放开了。“赵部长,记得前面你说过,从那一刻起,你就在心里种下了一个梦,那是一个秘密。现在,是不是可以向我们公开这个秘密的时候了呢?”面对记者的追问,一向爽朗的赵晓攀突然变得羞赧起来。

“哦,这呀,其实……其实也不是什么秘密,就是一个愿望。”赵晓攀说,“当年我身体素质好,孩子喂母乳,奶水就特别充足。我去基层半月不回来一次,这么多的奶水怎么处掉呢?我就只好忍着,当时我就想啊,实在不行就许个愿让我在驻村的地方遇到个吃奶的宝宝吧。只是可惜,最终还是事与愿违了……”

事后,记者把赵晓攀在桂花树下拍的最美的一张照片洗印出来。照片中的赵晓攀站姿依旧笔挺,面带微笑。在高大的桂花树下,满树的花香似乎洋溢着她永久的记忆。


供稿人:调研宣传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