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专题 决胜全面小康的河南科技工作者 科技工作者

胡新俊:做健康事业的忠诚卫士

来源: 调研宣传部 时间: 2020-11-23

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有一位传染病学专家,他以深厚的学术科研功底、精湛的专业技术、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认真负责地履行好一名医者治病救人的岗位职责,不仅获得病人、同事和领导的交口称赞,也为该院赢得诸多荣誉,他就是该院传染病学副教授胡新俊。


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临床科研才能渐显


胡新俊,男,汉族,1982年11月出生,农工民主党党员,毕业于浙江大学传染病学专业,读博士时师从于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兰娟。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新发传染病防治、肝病与肠道微生态等,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厅局级课题2项,以第一作者和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文章7篇。在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时主动要求进入隔离病房从事新冠肺炎患者和疑似病例的医疗救治工作,坚守医院持续49天时间。在进行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工作的同时,他积极开展新冠肺炎相关临床科研工作,以第一作者身份撰写新冠肺炎相关论文1篇,目前正在投稿阶段。

胡新俊.png

读博期间,胡新俊跟随李兰娟院士做的研究内容是肝硬化患者和健康人的肠道菌群区别。肠道菌群当时在国际上是医学研究热点。胡新俊在肠道菌群研究团队里主要负责部分科研工作,他参与撰写了一篇论文,当时发表在国际上影响力巨大的顶尖杂志《Nature》(《自然》杂志)上,影响因子40多分。毕业后他来到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二年,他申请并拿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也是做肝硬化和肠道菌群方面的科研。

从2007年起,胡新俊跟随李兰娟院士做一个国家“973”课题,这是一个关于人体微生态方面的研究项目。胡新俊研究的领域是肠道菌群——肠道微生态和人体肝病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目的是期望能够找到微生态治疗的办法,比如说开发一些益生菌药物,将来能够用于治疗﹑调节肝病患者的肠道菌群失调,减少并发症,降低继发感染率和病人死亡率。

胡新俊跟着李兰娟院士做课题时申请过两个专利,都是关于益生菌治疗方面的。其中一个已经落地,某医药公司正在抓紧生产上市。

胡新俊在科研工作之余还热心公益事业,多次参加义诊,给当地老百姓传授慢性病防治知识,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预防与日常注意事项等。

胡新俊博士毕业时,导师李兰娟院士挽留他留校工作,但为支持家乡医疗事业发展,胡新俊毕业后义无反顾地回到家乡的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工作,继续从事自己喜爱的临床事业。

目前,他一边科研攻关,一边临床和教学,加班加点,成了一个非常忙碌的人。


向导师李兰娟院士学习,战疫科研双突破


今年,新冠疫情给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带来了严峻考验。该院接诊了洛阳市第一例确诊患者,这位患者是从武汉回来的。当时,患者还有比较严重的糖尿病。接诊后,该院迅速进行全员动员,医院领导挂帅,组建由多学科医学专家组成的抗疫团队,对新冠患者进行全天候监护和对症治疗。同时,对全院人员进行新冠肺炎预防与救治知识培训。

今年洛阳出现疫情后,医院按照政府部门的相关要求,把疑似患者收进来,对他们进行排查、确认。胡新俊在隔离病房主要负责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和疑似病例的诊疗工作,对这些患者进行抗体检测,收集、整理、规范第一手病例资料。那个时候抗体检测还没有被写入诊疗案例,他很快撰写了一篇文章并投稿。另外,他当时还主持着洛阳市疫情防控的一个项目,研究新冠肺炎患者肠道微生态的变化,以及怎样通过微生态的治疗来降低新冠肺炎患者的继发感染率和病死率。

胡新俊博士正在对实习生进行岗前疫病防控知识培训.png

作为医护人员,疫情中工作非常辛苦,穿着防护服,离开家人,进入病房,家人非常担心,但他们毕竟是医生,尤其是胡新俊,他本身就是研究传染病的。他老师李兰娟院士,当时带团队去武汉了,在武汉重症病房坚持50多天。所以,胡新俊也要向导师学习。他虽然没有去武汉,但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该院是省市两级新冠肺炎定点治疗机构),他一样尽到自己的一份力量。最难忘的就是穿得里三层、外三层,那时候天气比较冷,里面暖气比较足,患者在里面非常热,温度达到26℃甚至更高。作为医生,里面穿上洗手衣,再穿上防护服,然后穿上隔离衣,而且都不透气;帽子戴上,N95的口罩戴上。胡新俊比较怕热,进病房三五分钟浑身衣服就湿透了。每次查完房出来,他衣服都能拧出来水。整个疫情防控期间,洛阳市政府和学校领导对他们非常关心,倾尽全力支持和指导工作。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院人员做到了医务人员﹑行政人员零感染,做到了在院确诊病人零死亡。这是所有医务工作者创造的奇迹,也是所有医务人员最开心的事情。


医院给力突破瓶颈期,做人做事做学问称楷模


刚到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工作时,胡新俊作为研究生导师助理协助带过研究生。今年,他即将成为硕士生导师。

胡新俊深有感触地说,一个科研工作者,尤其是刚毕业的博士到高校附属医院工作,刚开始肯定会遇到瓶颈期。忽然换了环境,现在的平台可能跟原来平台技术有差异,团队可能跟原来也不一样。这样的话,在自己的科研上肯定会遇到困难,可能有一些实验这里的技术做不了,当然这里有些实验别的地方也做不了,因为每个医院和科研机构都有自己的特色。就像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食管癌为研究特色,该院高院长的食管癌研究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非常知名的,发了很多非常好的重要论文,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

作为人才引进,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对胡新俊这样的博士支持力度还是很大的。比如,他们刚来的时候,医院给他们准备好安家费,希望他们能够安心工作。有些博士有配偶,也给配偶安排工作;有孩子的话,也给孩子安排上学,这些条件非常优厚。在科研上,给他们科研启动资金,如果申请到了纵向项目,不管市里的、省里的,还是国家级的,医院都给他们配套经费,支持他们专心搞科研、出成果。所以,胡新俊很快适应了这里的工作和生活。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他的工作也做得越来越顺。尤其当他拿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后,有资金支持,现在也开始带研究生,以后工作肯定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胡新俊博士正在门诊坐诊.png

该院感染科主任岳峰说:“胡新俊的科研能力非常强,他来第一年就申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当时河南科技大学总共有39项,河南科技大学一附院就他一个,这一点就充分体现出胡新俊在前期做了大量科研工作;发表数篇SCI论文,使感染科在2018年进入了河南省科技影响力前百名,这里面主要是胡新俊的科研在起作用;另外,胡新俊在临床、管理工作﹑管理病人方面也很认真,可以说是我的得力助手。”岳峰告诉记者,胡新俊特别能写材料,交给他办的事,不管是临床工作还是行政事务,他办得都很完满。新冠肺炎流行以后,他工作也做得非常好,主动了解科研前沿的问题,主动配合护士去给确诊病人采样,科研意识非常强。“他借调出去了,我希望他回归感染科,把感染科的科研搞好,使感染科的科研水平进一步提高。”

胡新俊的同事梁亚林说,自己刚来医院的时候,就是胡新俊领他进的科室,指导他学习,这几年跟胡新俊也学习了很多,在做人﹑做事﹑做学问等方面,胡新俊都堪称他的楷模。“从我进科室以来,感觉科室的氛围非常融洽,不只是我,整个科室都说,胡新俊对科室的团结和凝聚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在做事方面,包括我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胡新俊都是毫不吝啬地指导。做学问方面,就更不用说了,他是做学问﹑做科研方面的佼佼者。胡新俊在做学问这方面,因为白天要做临床工作和行政工作,很忙,他经常加班到凌晨1时。他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就,但现在还在孜孜不倦地做一些科研工作和临床工作,真的让我们很佩服。”

健康中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对每个人来说,生命和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只有健康中国做好了,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整个国家这么多医务工作者,还有在临床奋斗的科研工作者,都在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健康中国做出自己的贡献。为了这个事关人类群体福祉的目标,胡新俊向记者多次强调:“我们一直努力在做这方面的工作,永不放弃,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供稿人:调研宣传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