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小桥见证干群鱼水情
杜庄村村口,有一座小小的水泥桥,看着毫不起眼,而陪同记者采访的村干部却特别介绍了这座桥的来历:“这里以前有一座简易桥,因为年久失修成了危桥,村民日常出行很不方便。到了农忙季节,村民通过这座危桥时更是提心吊胆,生怕发生意外。村民抱怨我们村干部不作为,可是村委会也是有心无力,没有资金怎么修缮呀。洪书记到我们村任职后,得知了这个情况,利用多种渠道筹集来资金,拆除危桥建起了新桥,彻底解决了群众的‘出行难’问题。在这座新桥完工时,村民为了感谢洪书记的功劳,纷纷要求在桥头为洪书记‘刻碑留念’,可是洪书记坚决不答应。”
“洪书记说啥也不让立碑,俺们就想其他办法,悄悄地用红油漆在桥身上写下了‘洪流桥’三个字,等洪书记知道了也晚啦。”一位在场的村民“不无得意”地说。
记者仔细查看这座桥时,看到桥身上确实有着不太工整的“洪流桥”三个字,由于风吹日晒,红色的油漆印迹已经黯淡。小桥无语,流水清韵,默默地传颂着驻村第一书记洪流的扶贫故事,也见证着扶贫工作队和杜庄村百姓的干群鱼水情。
一项举措推动脱贫攻坚战
杜庄村北距洛阳市区40多公里,南距汝阳县城30多公里,位于半丘陵半平原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原归属于汝阳县内埠镇管辖,现隶属于汝阳县大安工业园区。驻村伊始,洪流就敏锐地察觉到,杜庄村的脱贫攻坚工作之所以推进缓慢,除了受自然经济条件限制外,还有两大因素:一是当时的杜庄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成员之间在发展思路上不一致,脱贫攻坚工作形不成合力;二是村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整体偏低,思想观念陈旧,习惯于传统农业,对现代农业接受程度低。针对这一现状,洪流制定了“‘党建+科普’助力精准脱贫”的措施。一方面,他组织村“两委”干部加强对脱贫攻坚政策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大家的思想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他要求全村党员干部进一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提高自身履职能力,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的全面落实。他带领村“两委”干部走家入户,全面掌握杜庄村脱贫攻坚工作的基本状况、存在问题,准确掌握每个贫困户的实际情况,找准“穷根”,对症下药,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不断提升群众的满意度。
另一方面,洪流利用科协自身职能优势,充分发挥科技在脱贫攻坚中的引领支撑作用,在杜庄村大力开展“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等主题科普宣传服务活动,不断提高群众的思想意识和科学素质,强化群众自身的“造血”功能,进一步激发群众要求致富的强烈愿望。他通过举办种植和养殖技术培训班,推广普及农业新技术,引导和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与致富项目,因地制宜,发挥杜庄村的资源、区域优势,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主导产业。
一子落定,满盘皆活。随着党建活动的制度化、正常化和经常化,杜庄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进一步增强,村干部的心思和精力也都集中到脱贫攻坚上来了,贫困群众改变贫困面貌的内生动力也更强劲了,干群上下一条心,都在为夺取决战脱贫攻坚战役的全面胜利而奋斗着。
一个典型掀起脱贫致富潮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洪流深知,贫困户要转变,必须学有样板。要用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活典型”“活经验”形成脱贫示范,引导、感染、带动发展动力不足的群众,增强其“穷则思变”的奋斗精神和决心。
贫困户曹振有从小因贫辍学,长大后种地、种中草药、干木工活、当建筑工……只要自己能干,他一样不落。成家后,两口子虽然能干,但靠几亩薄田,远远无法脱贫。
2002年,曹振有带着妻子远赴浙江打工。别人干6个小时,他干10个小时。最累的时候,曹振有一个月能挣近2000元,几乎是别人工资的两倍。那时的曹振有,不管在外吃再多苦,心里就一个想法:“只要我靠着这双手拼命干,总能过上好日子,摆脱贫困。”
然而,挫折轮番“找”上了曹振有。2009年,曹振有父母先后患病,生活无法自理,他不得不返乡照顾父母。回到家后,曹振有看到养猪收益高,就四处借钱,并押上自己的全部积蓄,盖猪舍、买生猪。可没想到,由于自己不懂技术,几头生猪接连病死,不仅没赚钱,还背上了外债。
洪流了解到曹振有的情况后,主动找他谈心,鼓励他说:“别人能喂成,你照样行!”他一边帮曹振有学习养猪技术,一边帮曹振有申请到户增收项目资金。在洪流的努力下,曹振有购进了母猪和肉猪,又买砖砌了3间猪舍,扩大养殖规模……最多时,曹振有的猪舍存栏生猪近20头。2017年年底,曹振有靠出售生猪一次性收入2万多元,改变了命运,战胜了“贫困”。
曹振有甩掉了穷帽子,乡亲们看在眼里,佩服在心里。他的邻居曹德娃和其他4户贫困户,接连上门向他“取经”。
洪流趁势而为,不失时机地宣传曹振有的脱贫事迹,在杜庄村掀起了脱贫致富的“热潮”。他从杜庄村的土地利用现状和实际出发,引导贫困户种植血参、决明子、艾草等市场收购价较高的中药材,发展玫瑰花特色种植和小龙虾、番鸭等特色养殖,帮助他们逐步脱贫。
杜庄村的汝阳坤泰种植专业合作社以食用玫瑰的种植与初加工为主,拥有种植基地500亩,加工厂房1000平方米,主要生产玫瑰花冠茶、玫瑰纯露和玫瑰精油等产品。为了让杜庄村的富余劳动力和贫困户就近务工,洪流与合作社协商,采取“合作社+贫困户”的帮扶模式,合作社按照“三优先”用工原则(村里的贫困户优先、儿女不在身边的中老年优先、家庭负担大的优先)使用村里的劳动力,除了安排贫困户务工就业外,村里的120户村民每年还有地租收入。洪流还争取到80万元的扶贫资金,建起来了扶贫车间,通过招商引进一家不锈钢加工企业落户杜庄村,这家企业常年安置20位杜庄村村民就业,其中有10人属于贫困人口。
一片真情换得村民笑开颜
在接受采访时,洪流说让他印象最深的是一场“官司”,也正是由于这场“官司”,使得他下大力气加强对杜庄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彻底改善了杜庄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原来,洪流在一次家访当中得知,贫困户张占雷的儿子在学校期间办理的有保险,可是儿子因病死亡后,保险公司却因为各种原因致使理赔得不到兑现,儿子得病期间的医疗费支出更是让张占雷雪上加霜。于是洪流就作为代理人,亲自到法院起诉保险公司,最终为张占雷落实了2万多元赔偿款。
从这件事情中,洪流感悟到,改善村里和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是解决温饱的基础,也是巩固脱贫致富的基础。他抓住汝阳县启动贫困村卫生室建设项目的契机,在大安工业区党委、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和汝阳县第二人民医院的积极参与下,在财政拨付专项资金15万元的基础上,克服种种困难,在汝阳县首先完成了第一家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任务,于2017年5月10正式投入运行。新建的杜庄村卫生室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30平方米,设有药房、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健康教育室、档案资料室与值班室,配备高清摄像头监控、无塔供水器和水冲式厕所。良好舒适的就医环境让杜庄村群众得到了标准化、人性化的医疗服务,也让他们切实感受到了党和国家扶贫政策带来的实惠。
村民的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了,洪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也更快了。他结合村庄整治,深入开展“暖心行动”“清洁家园”行动,持续加大杜庄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全面提升村容村貌、户容户貌;在政府扶持下,他动员和组织群众修建小型水利工程,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抗灾减灾能力;他实施安全饮水工程,不仅让村民喝上了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的安全水和放心水,还有效促进了村民改灶、改厨、改厕的积极性。如今的杜庄村,家家户户在房前屋后植树种花,美化环境,院子里还种上了新鲜蔬菜和瓜果梨桃,村民的生活环境发生了显著改观,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自豪感和幸福感越来越强。他们由衷地说,洪书记在杜庄村办的好事、实事,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他真是焦裕禄式的好干部!
供稿人:调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