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综合信息 要闻聚焦

河南日报:河南的文化底蕴是科幻的宝库

来源: 河南日报 时间: 2020-09-27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蕴藏着中华文明的大量密码。科幻作品本身是对于文明演化的一个描述,我觉得河南的很多东西都能够变成很好很厉害的科幻题材。”9月26日,当代著名科幻作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幻专委会主任韩松面对记者的采访,毫不掩饰自己对河南这片土地的欣赏。


  厚重河南,亦可科幻


  “河南是非常有科幻感的一个省份。”韩松被誉为当代中国科幻“四大天王”之一,在他眼里,这里蕴藏着数不尽的珍宝:语言文字是科幻的一个重要题材,能不能以甲骨文为背景创作出一个科幻作品?老子的道家哲学与现代计算机技术存在着某种对应关系,可否从未来角度重新进行阐释?


  从厚重的河南历史中,他也看到了科幻创作的机遇。“宋朝的历史被写入了金庸的武侠小说。阿越的《新宋》,写的是现代人穿越到了大宋,用现在的方式去改造王安石变法。我觉得科幻也有责任去表现这么一段厚重的历史,在另外一个宇宙中,展现大宋王朝的另外一种形象。”


  同时也是新闻工作者的韩松,曾多次来河南参观、采访。“我们在新闻里写过河南,像洛阳这样一个古都,现在发展成为重要的中国装备制造业基地,它本身就是中国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一个象征。”韩松认为,在中国向未来迈进的过程中,河南将扮演一个什么角色,还有很多元素等待挖掘。


  “我曾去过小浪底水库,看到如此巨大的工程,就好像是看见人类在宇宙中的一个缩影,人既要去改造宇宙,克服可能面对的灾难,也要去适应宇宙,跟它和谐相处,这也是科幻所要表达的永恒主题。”韩松描述着自己第一眼看到小浪底时的感受。


  从文化中汲取科幻的力量


  韩松认为,中国科幻作品着重表现了两大意识,一是自信,二是忧患。


  “我们正在编写一套科幻丛书,反映新中国从一穷二白到实现现代化的过程。”韩松说,中国科学家创造了很多世界一流的成果,这反映了国家发展的自信。科幻创作者就是要把这种自信通过科幻手段向读者传播,培养更多的人去热爱科学。“但是另外一方面,中国在科技、工业等领域,还有很多方面落后于西方,中国该如何勇敢面对?”韩松认为,自信和忧患意识,这两方面都是中国科幻非常宝贵的素质。


  “中国科幻最有影响力、最有成就的两个人刘慈欣、王晋康,都是河南人。”谈到当代中国科幻“四大天王”中的另外两位,韩松给予了高度评价。两人的作品中,都深刻体现了河南人的精神,展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中原这个地方经历的灾难太多了,在无数灾难面前,如何想尽办法去应对去战胜,我觉得这是浸透在河南人骨子里面的一种文化。”韩松说,这些内容反映在两人的科幻小说里面,变成了人类顽强战胜宇宙级别的灾难。“就像《流浪地球》的精神内核,我觉得一个是热爱,一个是坚韧。”


  “刘慈欣、王晋康的小说里面一个最大的特点,我认为是创新。他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往前走了很大一步,有了自己的话语体系,自己的技术表现。”韩松建议,科幻创作者要学习借鉴成功者的经验,通过创新的思维,从文化中汲取科幻的力量。(记者 尹江勇 温小娟)

供稿人:办公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