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专题 河南省科协精神文明建设专栏 文明礼仪

你我眼中的“教养”②

来源: admin 时间: 2019-09-11

从让座看教养

  近日与一位同事聊天,聊到在公共场所让座的话题。同事说:“在台北的地铁上,我曾主动给一位老人让座,老人连忙感谢,说他下一站就到了;在大陆的地铁上,我给一位中年妇女带着的孩子主动让座,中年妇女说‘我孩子就喜欢站着’,当时让我很尴尬!”同事在不同地域地铁上让座的两次不同经历,让他很感慨。其实,主动让座的人并不是为了一声感谢,但对方对让座行为的回应之细节,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教养的好坏。

  公共汽车、地铁、高铁、动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上,都会有“文明乘车,文明礼让”的提示,并设有“爱心座位”的醒目标志,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总有一些人占着“爱心座位”、对旁边适合入座的群体无动于衷?不少青年人、中年人一上车就成了“低头族”,坐着玩手机、听耳机,对站在身边的老人、孕妇、小孩视而不见,更有人在本来就空间有限的座位上,让行李和不良坐姿占据了应该留给别人的位置。这反映了礼让意识的淡漠及社会公德的缺失。

  听这位同事说,日本等地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爱心座位”,都“宁空不占”,就座的都是适合人群,其他人没有对特定座位抢座挤占的习惯。而在大陆,被动让位、不情愿让位、行李及不良姿态占位、变着法子抢位或索位等现象并非个例,人们坐着玩手机是习惯,也常是掩饰。这些细节都说明,许多人在公共场合的行为还十分自私、以我为中心,没有谦让、礼让的意识与习惯。

  陕西西安市 齐永茂

  教养检验教育成败

  人老了,外出乘坐公交车会有种种遭际。有的年轻人看到老年人过来了,马上让座。我一般都不要他们让并会说:谢谢!你自己坐,我站一会儿可以。但是,常遇到一些诚心诚意让座的年轻人,你无论怎么婉拒都非要让给你不可,此时我除了反复说“谢谢”之外,就是反复行注目礼,在心里说“这个年轻人真不错!”也有些年轻人看到老年人来了,就闭目装睡,我想大约是不想让座,又有些不好意思,觉得难为情。还有些坐着的年轻人,尽管身强力壮,看到老年人站着却视若无睹。他们的不同反应,是教养不同的结果。

  有一次,我站在正在行进的公交车的过道上,旁边站了一个30多岁的女青年。汽车突然一个急刹车,女青年高跟鞋的鞋跟重重地踩在我的脚骨上,顿时皮破血流,青紫了一大块,很痛。我说“糟糕,不知道骨折了没有。”那女青年凶巴巴地说:“什么,骨折?你又没有滚到车子外面去,怎么会骨折呢?亏你这么大年纪!”我知道要是跟她这样的人理论,非吵起来不可。我一个老政工干部,早已年逾古稀,实在不愿意在众目睽睽之下与人吵架,只好默不作声。后来我自己到医院去治疗,由于伤重,治了20多天才好。我多次遇到过类似没有教养的年轻人,“倚老卖老”是他们无端指责甚至欺侮老年人常用的词语,有时候气得人胸痛。

  教养是社会的通俗语言,反映了人的道德养成。教养好者必然是有道德之人。

  家庭对青少年负有教养的初始责任,且往往起决定性作用,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就是这个意思。对人的教养,学校和社会也同样负有重要责任。人的教养,常常体现在日常工作、生活小节和待人接物上。一个人有没有教养,检验的是养育他(她)的家庭以及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成败。如今不少成年人也缺乏教养,也需补上教养这一课。

  江西九江市 吕宜杰

  老弱病残座位上的壮年男子

  儿子不到两岁,特别喜欢坐公交车,每个周六我都会带着他坐19路公交车去万达儿童乐园玩。因为19路很久才发一趟,时间也不固定,等车来时站牌前都会聚集很多人。那天正好下雨,我一手抱着儿子,一手打着伞,还从背包里拿出公交卡。上车时,大家都一窝蜂地往车上挤,因害怕伤着儿子,我尽量让其他人先上。等别人上得差不多了,我正准备上车,一位中年大叔抢先一步踏上公交车,我被粗鲁地挤到一边,差点摔跤。

  好不容易上了车,等我刷完卡回头一看,已经没有座位了。儿子太小只能抱着,我又拿着伞和包,根本腾不出手扶栏杆。于是,我将目光投向老弱病残孕专用座位,希望能有人好心让个座。但是大家好像都看不见我们母子俩,要么在低头看手机,要么闭目养神。我只好就近问一位中年男人:“您好,能否给我们让个坐,非常感谢。”他依然低头看着手机。我提高嗓音又问了一遍,此时他慢悠悠地抬头了,指了下后面:“你到后面看一下。”我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是从一个坐在老弱病残孕专座上的壮年男子口中说出的话吗?我尴尬地愣在那里,不知所措。这时后面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向我招手,“姑娘,到这里来坐。”我不知道自己是以怎样的心情坐到那个座位上的。我本想拒绝老奶奶的好意,因为她自己都步履蹒跚,但是我真的很需要一个座位来保证儿子的安全。在老奶奶的坚持下落座后,这次我没有像往常一样兴高采烈地给儿子描述窗外的风景,因为我不知道怎么给儿子解释刚才的情景。

  湖北宜昌市 王钦昱

  一次让座的尴尬

  一次,我乘坐公交车,途中,拥挤的车里上来一位孕妇,右手还牵着一个八九岁的男孩,左手正吃力地抓着扶手。出于爱心和习惯,我赶紧起身给她让座。没想到,孕妇让孩子直接坐到位子上,小男孩也欣然接受,而她自己却依然抓着扶手,一句谢意也没有。瞧那理所当然的态度和神情,让我觉得有点不舒服,旁人也看得一脸茫然。

  就这样,我给孕妇让座的好意反转成一个中年人给小学生让座的尴尬。对于孩子,我不想指责,因为更多的责任在于家长的教育。

  其实,让座是极其常见的小事,给老人让座是尊重照顾长辈,给孕妇让座位更属应该。但人们在让座上的态度和做法,足以管窥社会文明和公民素养;被让者的态度与做法,同样反映出人们的教养如何。

  我想说的是,请尊重让座者的爱心,谦让一句,礼让一分,会使让座更具人情味。当我们在接受他人让座后,不妨说声谢谢,这是一种起码的教养。毕竟公共生活的美好,需要相互间多一分尊重。多一分教养,便多一分温暖。

  福建霞浦县 程伟兵

  大学生乘车占座没规矩

  一个周末我外出游玩,在郊区的始发站准备乘公交车回家。等车期间,我注意到这附近有所大学,有不少大学生也在这里等车。

  看见公交车启动准备开往公交站台时,大学生们已经开始前呼后拥往前挤。公交车门刚一打开,凑在公交车门前的同学就被身后等车的人群推到公交车上了。我上车后打眼一看,公交车后面还有不少座位,便往尾端走去。待我临近准备选个空座坐下时,看到这些座位早已被先上来的学生用大包小包给占满了。对没有放东西的座位,也有不少同学示意已经有人了,等会儿就上车。见此情景,我也没说什么,后面一些陆续上车的老年人则纷纷抱怨。面对老年人的气愤,占座的大学生有说有笑,一副不在意的样子。

  乘车排队,依次上车,这是幼儿园的孩子都明白的道理。公交车上的座位是提供给乘客坐的,本应遵循着先来后到、老幼病残孕优先的原则。先上车的年轻人自己坐可以,但还给他人占座,这未免太过分了。

  大学生受的是高等教育,连最起码的规矩都不遵守,是不是也反映出教育的缺陷?真希望我的经历是偶遇。

  辽宁大连市 王忠鹏

  让座让出“一家亲”

  认识王阿姨,缘于一次公交上的让座。

  那天,我送9岁的女儿上学,在一公交站点上来一位老人。因正是上学上班高峰期,车厢非常拥挤,站在孩子身边的我赶紧示意女儿让座。对此,老人连连摆手婉拒:“你看,我这身子骨还很硬朗,孩子上学也不容易!”在我的几番劝说下,老人才坐下,并顺手把女儿搂在怀里。在聊天中得知,老人姓王,今年70岁,退休后被医院返聘,至今仍工作在一线。一路上,她关心地询问女儿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女儿下车时竟有些恋恋不舍。

  第二天,在那个站点又遇到了王阿姨。这次,别人给她让座后,她不仅主动让站着的女儿过去和她坐在一起,还给女儿带了喜欢吃的食品。在接下来的日子,我们多次在车上相见,彼此愉快地交流。看着这温馨的场景,许多人都错认为是一家人。我和女儿一个简单的让座动作,王阿姨对这份好意的尊重与谢意,让曾经陌生的我们,几乎成了“一家亲”。

  对于让座问题,我认为有一种不好的倾向,就是有些人特别是老年人将让座视为自己应当享有的权利,把道德问题转换为法律义务来要求,遇到有人不让座时,即火冒三丈,或张嘴辱骂,或举手打人。这显然是不应该的。这中间最让人感到别扭的是少了一个“情”字。谦让、礼让是相互的,缺少了谦让、礼让,让座也会变味。主动让座带来的是温暖,而无礼地索取让座,可能带来的是无奈的让座、带着怨气的让座甚至是伴着争吵打骂的让座,让双方都感觉不好,甚至可能酿成事件。

  在让座问题上,应彼此多一份谦让、礼让,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多些包容与理解。如果“千般争论只为座”,那么“让他三尺又何妨”?

  山东潍坊 何悦东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供稿人:admin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