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科学普及 工作动态

给科普装上轮子 ——看河南省科协如何化解“科普最后一公里”难题

来源: 科学技术普及部 时间: 2018-07-12

  2017年,全省科普大篷车共计开展活动963次,行驶总里程达到了5.6万公里,受益总人数超过了103万,在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日前,中国科协对2017年度科普大篷车运行管理工作中取得优秀成绩的河南等全国6省奖励科普大篷车车载展品15套,其中我省获奖3套,每套展品价值10万元,包括无人机一架、机器人等展品共计27件,这是我省连续第4年获得奖励,也充分体现了中国科协对我省所开创的“三加强、三注重、三突出”即“三三三”科普大篷车工作管理模式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认可。

新时期的科普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

  科学普及是科协的看家本领,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是科协的使命担当。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普工作也随之面临新的诸多难题。2016年,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河南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中指出,“目前我省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还低于6.2%的全国平均水平,公民科学素质工作发展还不平衡。主要表现在:面向农民、城镇新居民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仍然薄弱,青少年科技教育有待加强;科普均衡化、精准化服务能力亟待提升。”在这一现实背景下,科普工作又该如何适应新局面,为提升公民科学素质,为创新型河南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新的更有力的支撑?对此,河南省科协进行了积极有效的尝试。省科协党组书记曹奎表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科协要有担当!新时期的科普工作一定要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要认真调研分析科普工作的难点,找到解决问题的着力点,做到科普知识真正进万家,从而有效化解“科普最后一公里”难题。近年来,省科协致力发挥科普大篷车流动科普平台作用,坚持深入开展科普大篷车“五进”(进乡村、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活动,不仅为有效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找准了切入点,也为创新型河南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力支撑点。

  科普大篷车是针对基层科技场馆建设落后和科普基础设施相对短缺,研制、配发和创新推出的一个科普宣传载体。因科普大篷车具备机动灵活的特点,被称为“科普轻骑兵”,并以其丰富多彩的展示内容,多媒体的教育方法,机动灵活的活动方式,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广大公众的喜爱。2001年以来,河南共计配发了69辆大篷车。除去已报废车辆,现能正常开展工作的58辆,县(市、区)车辆覆盖率已到达31%。

  根据新的形势和发展需要,为便于管理和更好发挥科普大篷车作用,河南省科协重点做好顶层设计,开创了“三加强、三注重、三突出”即“三三三”的工作模式,并迅速在全省推广实施。

  三个加强:运行管理保通畅

  重视制度化建设,引导和保障科普大篷车项目可持续发展。点面结合,在围绕中央和地方中心任务有重点配发车辆的同时,不断完善管理和运行机制,加强对全省科普大篷车工作的领导。

  加强了大篷车的配发管理。为使每年为数不多的车辆能真正配发到有迫切需要的地方,最大程度发挥科普大篷车的作用,省科协除要求所有申请配车的单位,必须以正式文件的形式说明车辆申请原因,经费来源(须财政专项经费保障),人员配备(司机、讲解员、维护人员)情况和提交大篷车年度工作开展计划外,还专门设计了《科普大篷车配发单位综合得分情况表》,对各申报单位从是否为贫困县,辖区人口总数、地方有无科普场馆、科普工作是否先进、地方领导重视程度、资金到位情况等进行综合评分,并按照得分高低优先选择安排配发。

  加强了车辆运行管理和工作绩效考核。车辆配属到位后,要求大大篷车管理单位必须成立相应大篷车运行管理部门,并做好组织、协调及日常运行工作,严格按照申请车辆时所列年度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并建立相应考核机制,将大篷车工作列入目标考核体系之中。各大篷车运行单位须每月向省科协汇报大篷车活动开展情况。对无故未按大篷车年度工作计划开展工作的单位,省科协点名批评,并要求车辆运行管理单位限期整改。

  如汝州市科协专门成立了由主管科普宣传工作的副主席为组长的科普大篷车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全年巡展活动,制订巡展工作方案、大篷车管理办法,成立了大篷车工作队,指定了2名专职工作人员和数名兼职工作人员,负责大篷车日常活动,做到巡展活动有计划、有措施、有保障。

  2017年,省科协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全省科普大篷车运行管理,不断提高我省科普大篷车运行效果,有效提升科普大篷车服务能力,我们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制定了《河南省科普大篷车项目考核管理办法(试行)》,并于年底对所有科普大篷车管理单位进行了考核,确定了一批科普大篷车工作优秀组织单位和科普大篷车优秀工作者。

  加强了人员交流培训。在认真总结大篷车运行管理工作的基础上,省科协科普部每年定期举办河南省科普大篷车信息化技术培训班,要求全省科普大篷车管理单位项目负责人参加培训。培训以指导全省已配发科普大篷车单位正确开展工作为目的,以工作方式和管理手段全面信息化为导向,通过对基层单位网上注册、车辆申请、数据填报、活动申报以及北斗动态管理系统操作等有针对性的综合培训,造就一支结构优化、素质优良、面向基层、面向大众的科普大篷车管理人才队伍。同时,为了便于省科协和各基层单位直接的沟通联络以及各基层单位之间先进工作经验的交流,省科协科普部专门组建了河南省大篷车工作信息交流微信群,使大篷车管理和使用的日常业务流程更加优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快速反应和快速服务。


  三个注重:工作方式接地气

  积极整合地区资源,拓展科普大篷车的科普功能,开展多种多样的联合行动和精品特色活动,让老百姓对科普大篷车真正喜闻乐见。

  注重联合。科普大篷车活动还要充分发挥各关联单位职能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科普工作的大科普格局。通过联合如科技、教育、医疗、环保等有关单位,密切配合,精心组织,进行资源整合,形成合力,为科普大篷车开展各项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积极争取专业人员参与联合行动,通过聘请科技教师经常性轮流参加科普大篷车活动,提升活动的专业性和知识性,丰富活动内容,提升活动内涵。联合媒体进行报道宣传,通过经常性地邀请当地新闻媒体采访报道科普大篷车的系列活动,来更多地吸引大众,增强大篷车的影响力与号召力。

  如安阳市科协在组织科普大篷车活动中,坚持开门办活动、开放办活动,积极开展与社会各界的合作,与防范办、食药卫生教育、团委、妇联等部门密切配合,建立了协作机制,广泛开展社会化科普。2017年,安阳全市科普大篷车累计协调配合有关单位举办活动20余场。进一步拓展了科普大篷车的服务范围,也不断提升了科普大篷车活动的社会影响力。

  注重贴近实际。科普大篷车除了车载展品展示外,各地适时增加开展了能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其他宣传活动。如舞钢市科协在科普大篷车校园行活动中,除展示科普大篷车上配载的科普展品和三维生物科普展板外,还进行了流动图书交接和科普图书赠送活动,展出了舞钢市一小学生们的360篇环保作文、科幻画作品等。将一些青少年自己的作品融入到科普大篷车活动中,对学生们的科普作品进行了实践检验和宣传,起到了很好地增加活动吸引力的作用。

  注重区域交流。为进一步扩大科普大篷车活动成果和影响力,更有效发挥大篷车的展教功能,有车的单位积极主动配合周边地区无车单位的大篷车巡展需要。既给了当地活动营造了浓厚的科普宣传氛围,也为提高周边区域群众科学文化素质作出了积极贡献。正是由于体验和认识到了科普大篷车“科普轻骑兵”独特作用,2013年,濮阳市财政专门拿出数百万资金全额采购了8辆科普大篷车用于流动科普设施平台建设,全面激发了基层科协的科普工作活力和广大群众活动参与热情。

  三个突出:活动开展求实效

  科普大篷车活动开展务求实效是根本要求,各级大篷车管理部门的活动规划要安排合理和突出重点。

  突出重大科普活动。重大科普活动如“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由于人流量大、群众参与热情高,活动开展覆盖人群广、影响大、效果好。活动开展力求形式多样,其中包括:以科普大篷车为载体,活动现场开展展品展示,举办科普文艺演出,现场播放科技光碟,发放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手册、各类技术实用手册,以及现场外科普大篷车带着农业、林业、畜牧等科技专家和科普志愿者深入田间地头,发放科普宣传资料、科普图书、开展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等。

  突出重点地区。山区和农村本身科普资源匮乏,也始终都是影响素质提升的关键地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民都是科普大篷车重点科普对象。我们要求科普大篷车管理单位要广泛开展科普大篷车进山区进农村活动。一是通过大篷车把科技展品送入偏远山区,使偏远山区的农民在操作和探究展品原理的过程中学习到了科学知识,也领略到了科技的神奇和魅力。二是组织农、林、水、畜牧、卫生、环保等部门的专家组成科技专家服务团深入山区,积极开展了科技培训、义写科技春联、科技春雨润万家、农家课堂等科普活动。极大丰富了山区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了山区群众通过学习科技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意识。着力通过开展“科普大篷车送科技下乡”等主题科普活动,围绕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科学生产、增效增收,组织科普大篷车深入农村贫困区集中开展科普宣传,使农民群众通过参观和动手操作了解科普展品,增强科技意识;通过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和现场指导,帮助农民群众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提高农民获取科技知识和依靠科技脱贫致富、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

  如汤阴县科协利用科普大篷车工作平台,建立了科普专家库,对全县150个科普专业技术人才进行信息录入登记,每月根据季节作物、宣传地点、宣传对象、宣传主题不同,组织合适的科普专家,随着科普大篷车一起,深入校园、基地、协会、农村等基层,开展田间技术指导、法制送校园、科技下乡、技术推广活动。2018年上半年,汤阴县科协组织专家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100余项,免费进行法律咨询200人次,建立帮扶对子36对,解决农民种植养殖技术难题300多个。

  如今,汤阴县的百姓找到了科技“主心骨”,亲切的称呼科普大篷车是“专家车”,无论生产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只要见到来了“专家车”,一切问题迎刃而解。专家们就像经常走动的老朋友一样,不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

  突出重点人群。通过开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着重突出对青少年学生的科普宣传。全省各地大篷车配套开展了“大手拉小手”青少年科技传播行动、机器人表演、3D展板巡展、七巧板等特色科技活动。大大激发和提高了青少年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激发培养了青少年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为培育创新型人才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深受在校师生的欢迎,除取得了良好的科普宣传外,还使得反邪教警示教育在学生群体中迅速扎根,让学生在思想上、行动上参与到活动中来,使广大青少年受到“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的生动教育,通过一个个学生,影响一个个家庭,进而辐射整个社会,努力在校园营造“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的良好氛围。

  如泌阳县科协为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培养学生勤动手、善动脑、爱科学、乐创造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2017年全年开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达到16场。活动中,科普大篷车现场展示涵盖“电磁现象”、“运动与力”、“机械传动”、“视觉体验”、“数学思维”、“材料科学”等20多件科技展品,播放科普剧、应急避险宣传片,发放科普知识手册、日常生活常识等科普宣传资料共计30000多册。学校的老师们纷纷表示,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为中小学生学习、体验、感悟、探索科学奥秘提供了平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培养了学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科技的兴趣和创新的热情,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质。

  “十三五”以来,全省60余辆在运行科普大篷车已累计开展各项活动2601次,行驶总里程达到了15.7万公里,受益总人数超过了300万。科普大篷车已成为河南省科普战线上一道靓丽的风景,也为河南省科普工作和全民科学素质提高作出了积极贡献。自2015年以来,我省已连续4年作为中部地区唯一先进单位,受到中国科协表彰。其中,2015年获奖大篷车车载展品6套和科普资源包14套;2016年获奖3套Ⅳ型车车载展品;2017年获奖3套Ⅳ型和1套II型车车载展品。截至目前,已累计获奖科普资源包13套,各型车载展品16套。

  “作为一名党员,能为党,为人民做一点自己份内的事是一种义务,也是一种责任”,多次跟着科普大篷车下乡指导农业生产的汤阴县九安油料产业协会专家张海希动情的说着。他的话也道出了基层科技工作者的心声,作为科技工作者,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将专业知识学以致用,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坚持自己的理想,保守共产党员的初心,满怀热情,奉献真情,深入一线,挥洒汗水,默默地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使命和责任!科普大篷车作为科普一线的排头兵,承载了各级党委政府解决基层科普难题的期望,也承载着科技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更承载着科协组织的职责担当。

  目前,河南省科协正在围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汇总调研资料,研究部署进一步深化科普大篷车活动的政策、制度、办法与措施等,争取经过持续推动,把科普大篷车“五进”活动持续打造成广受群众欢迎、各级党委政府满意、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的品牌载体和有效抓手。为合力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供稿人:科学技术普及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