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下午,由河南省科协主办的“专家与媒体面对面”中原科普访谈活动在郑州举办。
本次活动以“科学夏收保丰收”为主题,邀请了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研究员、栽培研究室主任李向东,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副研究员王永华,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粮油储藏系主任、教授王若兰,河南省农业气象服务中心主任成林等省内知名农业气象和小麦研究专家,通过媒体提问、专家解读的方式,让社会公众尤其是广大农民更加全面地了解未来三夏期间,全省的天气状况如何,对夏收,夏种,夏管分别会有什么影响;对于已经倒伏的小麦有哪些补救措施;小麦进入灌浆中后期,有哪些需要注意的管理问题,进入收获期后,小麦收获和仓储保管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等。
针对主持人的提问,成林在访谈中表示,我省5月中旬出现了大范围降水过程,时段内有23%的气象站日降水达到了暴雨等级;其中范县、荥阳、内乡、镇平、南阳5站日降水量突破5月历史同期极值,主要分布在豫南、豫西和豫北地区,最大过程雨量达222.0毫米。这样的持续降雨天气会导致光照不足,影响光合作用的效率;还会导致土壤湿度过大,可能会产生病虫害。预计6月5日前全省多晴好天气,对收获和土壤晾墒有利,各地需要抓紧收晒。一是抓好冬小麦灌浆中后期管理。二要注意养根护叶,延长灌浆。三是要积极关注收获期农用天气预报,适时收获,避免小麦发芽、霉变影响品质。
李向东在访谈中指出,对于已经倒伏的麦田切忌人工扶麦,以免扰乱其倒向,不利于小麦恢复生长,还容易引起叶片感染病虫害。小麦倒伏后,光合作用差、灌浆速度变慢,可通过加强营养的补救措施进行补救。豫南地区,小麦灌浆接近完成,要及时、适时收获;豫北地区小麦处于灌浆中期,可以喷施尿素或磷酸二氢钾,加麦健等植物生长调节剂,补充营养,延长灌浆时间,增加千粒重。
王永华在访谈中强调,豫北高产区小麦在灌浆后期还应注意一是要继续做好“一喷三防”工作,重点防治后期赤霉病二次侵染以及叶锈、叶枯和白粉等病害发生危害,延缓植株衰老,促进籽粒灌浆,增加粒重,提高产量,改善品质。二要适时抢收,确保颗粒归仓。强筋小麦要分品种单收、单打、单贮,防止机械混杂,降低小麦品质。
王若兰在访谈中特别指出,阴雨天收获的小麦通常水分含量较高,储藏时极易出现发热霉变,在农户家里可以采取一些简易的措施避免这一现象。现在收获后的粮食一般都是袋装,放在家里时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不要把粮食袋堆的很高,最好袋子单层放置,或者把粮食薄摊散放在房间的地坪上。二是尽可能放在通风良好的房间,保持房间空气的对流,家里如有电扇可以打开电扇,对着小麦吹风,以加快小麦的散湿降水。三是暂时存放小麦的房间尽可能保持低温,如有空调可间歇开启,有效减低室温和麦温。四是待天气转晴后,立刻在场院中晾晒,将水分降至安全水分之内,再装仓长期储存。
对于在收获时已经发芽的小麦,虽然品质较差,但还有使用价值,而且单纯的发芽小麦是没有毒的。如果发芽率不是很高可以与其他没有发芽的小麦混合食用,也可和陈麦混合食用效果更好。如果芽麦率比较高,可以考虑作饲料或工业用途。
“专家与媒体面对面”中原科普访谈活动是省科协针对社会热点、舆论焦点及突发事件等,请科普专家解疑释惑,疏通科普专家和政府、社会公众之间的信息传播障碍,提高公众处理突发问题,科学应对的能力,全面强化科普权威发布和应急科普体系建设重点打造的一项科普活动。河南省科协将持续联合省内各有关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及各学会、协会、研究会等,邀请省内外各主流媒体共同参与,把“专家与媒体面对面”中原科普访谈活动打造成全省科普活动的一个重要品牌。
供稿人:科学技术普及部
审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