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位农村科技工作者,现任南阳市宛城区科技局局长。30多年来,他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从自愿下乡为农民技术指导到志愿下乡技术服务。陈增喜的同事、领导们常用“一二三”来形容他一腔至真至诚的为民情怀。“一”是一张名片。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陈增喜每次下乡培训都会主动给群众递上名片,并附上一句“有事来谈,没事来聊”。20多年过去,递给农民群众的名片“10万张应该是有的”。“二”是两个电话。陈增喜有两部手机:一个是联通的,充一次电能使半月的“老爷机”,专门联系农民朋友,因为当时联通话费便宜,可以给他们省点钱;一个是移动的,千把块的智能机,用来处理公务,为了方便上网查资料。“三”是三件“法宝”。一杆小铁锹,下乡时候可以随时翻开土壤,查看墒情等;一把尺子,到地里能测量作物长势、密度;一个保鲜袋,既能用来装土壤、作物样本,还方便套在脚上往泥地里踩。30多年来,陈增喜每年坚持下乡志愿服务超过200天,走遍宛城区的246个村庄,培训农民超过2万人次,受益者超过10万人。
他脱贫攻坚,产业扶贫。为抢救这一传统红米谷优质作物,陈增喜六赴山西,终于找到这种红米谷良种。他又手把手提供技术指导,帮助贫困户大面积种植红酒谷1000亩,发展蔬菜大棚92个,帮助21家贫困户摘掉“贫困帽”、唱响“致富歌”。
酿得百花成蜜后,为农辛苦为农甜。陈增喜先后获得第八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国家科技部科技工作先进个人、全国农村科普工作先进个人、省优秀共产党员、省科技服务优秀专家、市首批十佳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好党员好干部等60多项荣誉称号。今年,新华社播发中宣部命名的50名“第三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名单中,陈增喜名列其中,成为全省两名获此国字号荣誉的其中一位。
供稿人: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