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组织人才 科技人物

吴树兰

来源: 调研宣传部 时间: 2017-05-08

河南日报记者尹江勇 河南科协王红松

    

5910266906b92.jpg


吴树兰,女,汉族,1957年11月生,河南新蔡县人,河南省委党校经济管理专业毕业,高级兽医师。先后担任原驻马店地区农牧局副局长、省畜牧专科学校办公室主任和省扶贫办副厅级巡视员,2010年,到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新蔡县大吴庄村任第一书记,2014年,又到确山县竹沟镇西王楼村任第一书记。

 

她出身农村,年轻时在家乡当过养牛喂马的牛马倌30年后,她靠勤勉务实和兢兢业业的工作当上了厅官;但她却三番两次主动请缨,要求回到农村当一名村官

 她,就是全国劳动模范、全省首席科普专家、省扶贫办副厅级巡视员、西王楼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吴树兰。

吴树兰忠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带领贫困群众奋力拼搏、艰苦创业,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201671日,中组部授予她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荣誉称号。不久前,省科协又认定她为全省首席科普专家,对她在依靠科普实施精准扶贫方面的可贵探索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117日,记者采访了吴树兰,听她讲述自己长年扎根农村一线所总结凝练出的科普扶贫经

心得一:“贫困户之所以贫困,是贫在知识贫乏、技能贫乏。科普扶贫,必须瞄准贫困农民需求,把知识和技能送到农民手中”

驻村7年,吴树兰过五关斩六将,在扶贫攻坚方面有数不清的成就。但面对记者,她开口讲的却是一段让她耿耿于怀的走麦城经历。

那是吴树兰刚到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新蔡县大吴庄村时的事。她带领村干部组织了10户农民,打算搞公牛饲养,带着大家买回了54头小公牛。买牛回到村里后,我让村干部交代大家不要急着喂牛,要饿两天,等小公牛适应了环境后再喂养。吴树兰说,谁知农民们没把这话当回事儿,回家后就把小公牛们当宝贝一样好吃好喝好伺候。结果几天后因为水土不服死了20多头,给村里寄予厚望的养牛计划沉重地打击。

 “这当头的一棒,让我意识到农民最需要的是掌握科学技术。要扶贫,首先要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只有先帮助他们掌握了技术,才能把扶贫工作落到实处。痛定思痛后,吴树兰将科普扶贫定为自己扶贫攻坚的第一要务。

别人驻村,工作重点常常是修多少路,建多少桥,打多少井,争取多少资金……而吴树兰的着重点是请农业专家,建科技基地。为了跑一个菇沼肥项目,吴树兰在北京顺义一个宾馆门口等了11个小时,不敢喝水、不敢去厕所,怕一离开就错过见专家的机会。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后,大吴庄村成为省级生态村,建起了现代化奶牛养殖场、羊场、养猪场、有机肥料厂、蔬菜种植基地……全村人均纯收入由原先的不到2000元,翻番到她离开时的5960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些成果,坚定了我对科普扶贫的信心。省科协是科普工作的主要社会力量,也是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的牵头部门。去年我跟省科协的曹奎书记交流时,深感我们的扶贫经验,跟省科协的很多做法不谋而合。吴树兰说,去年以来,她作为一名科普专家积极参与到了省科协实施的百千万科普工程中去。这项工程,是根据农民实际需求来组织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瞄准了农村的科技需求、产业发展、技术瓶颈,把知识和技能送到农民手中,很有针对性,很接地气。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吴树兰表示,做好做实百千万科普工程,能够使农民学到一门技术,掌握一定的技能,经营好自己的一门主业,不断提升农民自我发展的基本能力。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是扶贫的治本之策。我们要用科普的钥匙,打开农民致富之门。

心得二:“脱贫攻坚,除了要送知识、送技能到农民手中,靠外力帮助脱贫外,还要把农民组织起来,培育自我脱贫的内力”

魏海新是吴树兰常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典型。

我刚见到魏海新时,他刚从外地打工轧断手回来。为了全家以后的生计,他正急得两眼通红。吴树兰跟村干部商量后,一定要为魏海新找到一条合适的致富门路。

村里帮助魏海新贷款,买了7头奶牛。还积极帮他参加培训,找专家为他进行技术指导。很快,魏海新就尝到了养奶牛的甜头,奶牛也从7头发展到27头。吴树兰欣慰地说,魏海新创业有成,整个人也有了信心,村里顺势推动他成立奶牛养殖合作社。现在,不仅他的事业步入了良性循环,还带动了11户村民一起靠养奶牛发家致富。

 “从魏海新自己致富并带动其他农户脱贫的经历中,我们总结经验,除了要送知识、送技能到农民手中,靠外力帮助脱贫外,还要把农民组织起来,培育自我脱贫的内力。吴树兰解释说,为了让农民搞好种植业养殖业,首先要办好培训班,教会农民技术;二要做好现场指导,这是检验农民是否真正掌握技术的关键;三要制定好标准,有利于种植养殖技术的集体推广;四要做好监督管理,保证种植户养殖户们的技术到位;五要提供产品的出路,让科普成果得到市场体现。

 “这一切不能靠单打独斗,必须依靠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吴树兰说,省科协在农村基层组织起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目前全省已有8000多家,涵盖粮食作物、瓜菜、水产、林果、食用菌、加工运输等上百个专业。8000多家协会是一股很大的力量,做好8000多家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自我发展和传帮带,对于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据了解,目前省科协正在组织全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开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结对帮扶活动。通过打造这个品牌活动,不仅能够使协会会员靠发展特色产业发家致富,而且能够使贫困农户在协会会员的结对帮扶下增收脱贫,探索出一条社会化帮困的新路子。

心得三:“脱贫攻坚,也要帮助广大农民与时俱进,紧紧跟上信息化时代潮流”

经济落后往往是由于思想观念落后,思想观念落后主要是因为信息落后。虽然扎根乡村,但吴树兰创新发展的思路从来不闭塞。她常常带领村干部和农户们外出取经、开阔视野。

 “现在电子商务这么发达,我们专门组队去内蒙古参观,大开了眼界。吴树兰介绍,内蒙古羊产业行业协会通过“e牧宝等互联网养羊平台改造传统农牧业产业链,在网上买羊卖羊,效果非常好。一个10万头规模的畜牧企业,可以带动周边100万只羊的交易。你在手机上打开e牧宝,花1000元买一只羊,就可以随时看到羊的饲养情况。等羊长大后,你可以决定是屠宰后送到家里,还是转卖他人。

可喜的是,省委、省政府对推进农村信息化很重视,咱们河南的农民也快拥有自己的电商平台了,这对促进农村脱贫致富可是一条快速路。吴树兰兴奋地告诉记者,省科协正在开展的农村电商培训,抓到了我省农村信息化工作的点子上。

 “通过开展农村电商培训,建设农村电商示范店铺,就能使农民通过互联网与外面的世界零距离接触,足不出户,卖全球,买全球。吴树兰描述着美好的前景,她说,更重要的是,通过触网,农民也能紧紧跟上信息化时代潮流,有了快捷获取信息的新平台和新手段,闭塞的乡村从而与世界同步,播下激励新农民创业创新的种子,结出搭乘信息化快车奔小康的果实。

心得四:“脱贫攻坚,关键是如何让农民持续、长久地获得知识和技术”

2014年,吴树兰第二次驻村,到确山县竹沟镇西王楼村任第一书记时,发现这里山清水秀,当地群众长期以来就有养羊的习惯,但却一直难以形成规模。

三年后的现在,西王楼村拥有千头羊规模的企业已经有7家,拥有百头以上的饲养户有104户,全村养羊达5万多只,不仅形成了产业,而且远供外省,占据了广州市场份额的20%

 “要让当地群众发挥好自身优势,形成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依靠科普,多管齐下,全方位调动起群众学习科技、脱贫致富的干劲。吴树兰说,一方面,她带领村干部组织了西王楼村美丽羊大赛,通过媒体宣传、公开评奖,还请来了名人牛群为获奖者颁奖,有效调动起了大家养羊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村里成立了养羊协会,定期请来专家进行培训,同时积极做好品种改良、繁育和饲养管理等工作。与此同时,村里培育了一批30多人的羊经纪,派他们走南闯北,了解全国市场的信息……正是通过这些有效举措,全面促进了当地养羊产业的兴起。

据吴树兰介绍,目前省科协正在实施科普信息化工程,开办了科普之声广播频道、科普全方位电视频道和科普新天地大屏频道,播放科普惠万家、科普资讯、致富典型、专家在线、农技之窗、农广天地、科技视点、科技万花筒、科学探秘等一系列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丰富节目。

 “现在,广大农民看有电视、听有广播、广场活动有大屏,把科技信息立体化、全方位精准推送给群众,实现了科普知识在贫困地区进村、入户、到人吴树兰说,这些举措,把送知识、送技术从活动化走向常态化、平台化,建立了帮助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

心得五:“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无数涓涓细流汇聚到一起才能形成磅礴的力量。把广大科技工作者参与精准扶贫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就必然能够大有所为”

驻村7年,吴树兰对于科普扶贫最大的感悟是什么?

在农村搞科普,一定要学会研究农民的规律!要学会怎样满足农民的实际需要!吴树兰告诉记者,身为科技工作者,要做到把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掌握的科学技术变成农民的实际需要和自觉行动。只有做到这一点,这项技术才能真正接了地气,才能真正在农民当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她强调:我们要研究农民的生活习惯、工作习惯、生产规律。只有这样,科普工作队伍才真正是站着像一道墙,为农民遮风避雨;蹲下像一头牛,为群众默默耕耘,帮助老百姓脱贫致富。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无数涓涓细流汇聚到一起才能形成磅礴的力量。一个科技工作者的力量也是有限的。要使广大贫困户脱贫致富,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吴树兰表示,科协组织作为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在扶贫攻坚中拥有组织和人才优势,只要把广大科技工作者参与精准扶贫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广大科技工作者助力脱贫攻坚的作用发挥出来,就必然能够大有所为。

科技创新是促进发展的第一生产力。驻村7年的实践已经向我们证实了,科普扶贫的道路会越走越宽。吴树兰告诉记者:脱贫攻坚是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是第一民生工程,也是广大科技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我们期待科协组织能够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在这场攻坚战中有更大作为。


供稿人:调研宣传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