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组织人才 科技人物

朱志军

来源: admin 时间: 2017-04-28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银鸽公司员工朱志军

   朱志军参加班子民主生活会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银鸽公司员工朱志军

   朱志军参加火灾事故演练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银鸽公司员工朱志军

   朱志军在一线巡查设备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银鸽公司员工朱志军

   朱志军做述职报告

  朱志军是河南能源银鸽实业的一名设备管理人员。参加工作时,他仅仅是个技校毕业生,后来,他刻苦学习,先后取得了大专和本科文凭。从1992年进入银鸽公司至今的20多年间,他一直兢兢业业、默默无闻的工作,用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勇于创新的工作态度,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20多年来参与主持大小技术创新和改造百余项,为公司创造经济价值上千万元,受到公司领导和广大员工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1992年朱志军从银鸽公司机修车间的一名车工干起,一直到银鸽一基地副总经理,期间的酸甜苦辣只有他自己最清楚。刚进公司时,当时有不少新进学生,由于嫌工作脏、油、累而不愿干,很多人选择了离开,但是他留了下来。他认为:既然在这个岗位,就要认真干,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勤动脑筋,多干多学,多探索,总会干出一番事业和成绩,实现自身的价值。

  作为一名中专生,他知道自己的技术和知识有限,专业水平比不上老师傅,要想干出一番成绩,必须要能吃苦、能吃亏、多学习,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虚心向老师傅学习;勇于拼搏、勇于创新、尽快使自己掌握熟练的技术。由于不是造纸行业科班出身,他每天都挤出时间认真研读《造纸设备》、《造纸工艺》、《机械制造》、《机械设计》等专业书籍。因为上学时没有学过造纸工艺,他只有经常去车间多观察分析,车间每有需要加工的零件时他都要落实是哪个部位的、起什么作用以及如何加工更快更合理更方便操作实用,有时候比较难加工的工件,别人不愿意干的,他都接下来。干的时间长了,他对车间各个部位的零件接触的越来越多,越来越熟悉。每解决一个困难,他都非常兴奋,感觉到自己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他的第一次创新是在1993年,当时机修车工的工作量非常大,每一次加工联轴器都在20件到30件,光打孔就非常费力,全靠手摇尾座进行钻孔,干过车工的都有体会,车工干两三件累的就要休息一会儿,能不能用更简单的方法来减轻车工的劳动强度呢?他在问自己。回到宿舍后,他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和自己摸索着设计图纸。具体方法为:利用车床的中拖板、刀架做一个夹具,中间直接装钻头,外部夹到刀架上,靠中拖板来带动钻头进行钻孔,经过反复论证图纸,确认没有问题,他心里不知有多高兴,一看表已是凌晨四点半,那种兴奋劲使他根本不瞌睡,一大早就到车间找材料,想尽快把它加工出来,尽快投入生产使用,减轻同事的工作量。经过一天的车工加工、銑床加工,最后一次上车床使用,一试非常成功,工作效率提高了五倍,从此他就像一条小鱼一头扎进了创新的海洋欢快畅游,流连忘返!在以后的二十年中他的创新成果不断,各种荣誉接踵而来,机遇的大门也悄悄向他打开。

  1995年,公司机修车间有一台加长30床,每次推尾座都非常费力,能不能改为电动的呢?通过观察全自动机床和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他发现利用车床丝杆加长一节传动,车床尾部加一个小电机,利用电机带动丝杆上的外加皮轮来转动。如何把尾座和丝杆连接在一起呢?当时确实让他苦恼了一两天,没有想出好的办法,最后在尾座的上部装上一个活动的转动臂,一端用转轴固定在尾座上,另一端设计成一个半圆,内部是T型螺纹,正好配丝杆上的螺纹,电机开关固定在尾座后方,当需移动尾座时把转臂搬下来扣到丝杆上,然后按电机按纽来带动尾座移动,正反移动靠电机的正反转来实现。经过试验非常成功,为车间员工提高了劳动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经过20年的运行到现在还能使用。这次的改动从头到尾包括车、铣、电焊、钻孔全部是他一个人完成的,虽然他不会电焊,但他一点一点的去学着焊。成功使他充满自信,创新使他的知识和技术更全面,本次的自主创新改造,使他更愿意去创新,一天不想,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什么……机修车间没有找到创新点,他就想到了车间,上班时间不能去,不能影响自己的本职工作,他只有下班后去造纸车间观察运行中的设备,经常和车间工人师傅探讨一些设备上经常出的一些问题。

  2002年,由于公司的发展、工作的需要,他被调入到设备部工作。这对他来说就像从一间小房子内走到一个大广场上。工作任务和压力随着岗位的变动一下子增加了,面对颇具挑战性的工作,激发了他心灵深处奋发向上的斗志,于是他刻苦补习新知识,努力适应新岗位,白天忙碌于纷繁的公司事务,夜间查阅资料,钻研管理学。上班时把当天的工作任务完成好,业余时间向领导、同事请教工作经验。

  工作性质的改变使他的机会更多了,更容易天天都接触车间的设备,当时他们科室只有三个人,一个科长两个科员,由于进入一个新的环境,为了能尽快的进入工作状态,他每天都工作到晚上12点后才回家,经过两个多月的学习和车间实践,再加上在机修车间工作的经验,他很快进入了工作状态,他主要负责备件的采购和加工,每天接触的都是一些需要更换的零件和设备,他觉得创新不分大小,关键是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只有不断的从小的创新中总结经验,才有可能做出大的创新项目。

  2003年,板纸车间的一个传动齿轮接连打烂了四个,一直没有找出原因,为了解决掉这个难题,他亲自站到一个离地面2米以上的500mm*500mm的一个基础上。从一次一次的开机、停机观察和检查每一个传动点,到最后终于发现问题的所在,进而经过分析把这个隐患给解决掉了,当他领着车间钳工去看开机没有问题后,同事说了一句:你已经从中午12:00一直站到了晚上12:00连续工作了12个小时。同事这么一说他突然感觉到自己的两条腿连下台阶的力气都没有了,但是从他脸上满意的神情来看,他心里还是非常的高兴。

  银鸽公司中段水车间是一个污水处理车间,采用的是进口设备,2004年,该车间一期氧化沟中的曝气机叶轮易从叶片的根部断裂、撕开。一套进口叶片购买需要13-14万元,他和相关人员一起认真观察分析曝气机叶片的结构,计算关键部位的强度、承受的阻力、每个部件的功用,由于这种部件不是常用的,各种性能参数不清楚,并且上学的时候根本没有学过,他就查阅大量的关于这方面的资料,请教有经验的工人师傅,向有关技术人员咨询……经过这一系列的努力,最终确定了所有的参数、画出了结构图纸,最后联系国内的生产厂家进行生产。经过实践,国内厂家生产的叶片也完全符合生产要求,质量也不比进口的差,并且费用大大降低了,国内生产的这种叶片每个只有3-4万元。每个叶片就为公司节约资金近10万元。这样一年为公司修理6件,共计为公司节约约60万元,从那以后,这种叶轮一次也没有购买过新的。

  聚氨酯是聚氨基甲酸酯的简称,英文名称是polyurethane,它是一种高分子材料。聚氨酯是一种新兴的有机高分子材料,被誉为“第五大塑料”,具有高强度、高耐磨、高耐油、高硬度下具有高强度。因其卓越的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众多领域。在国外造纸行业应用广泛,在国内基本没有使用。

  聚氨酯在国外高速纸机使用较为广泛,并且种类繁多,他为了使聚氨酯应用在造纸辊类中,多次在全国聚氨酯厂家实地考察,最终选定南京金三力橡塑有限公司。由于行业没有合适的参考经验,为了保证聚氨酯辊能正常使用,他多次与厂家沟通,对不同部位的压榨辊、托辊、施胶机辊的包胶厚度,硬度进行试验,最终确定了最后的方案。

  聚氨酯胶辊在银鸽公司最初的一台纸机使用到逐步推广到银鸽集团不同纸机、不同部位,银鸽公司是国内首先普及聚氨酯辊胶的企业。经过改造,不但节约了资金,使得产品质量也取得了明显提高。每年可为公司节约各项费用80万元。通过这次的创新改造,他的创新思路是越来越宽!

  2008年,根据生产的要求,四车间2#机的纸机需要增加一个软压光装置,但是,公司的那台软压光已经闲置10多年,大部分备件都老化损坏,还有缺件现象,没有人会使用它,并且他是进口设备,资料全是英文的。按照公司领导的要求,必须尽快恢复使用,怎么办?他联系相关的技术人员共同商量,难题接踵而至,他没有被困难吓到,而是勇往直前,改油路、改电路,英文看不懂的就找英语老师来帮忙。软压光的维修全靠自己,光修理费用就为公司节约200万元左右;通过近6个月的共同努力,软压光顺利调试一次成功。为了给公司节约经费,他亲自组建一个安装队,抽调公司专业人员,为了不影响公司的正常生产,利用春节放假7天时间,每天工作18个小时,经过7天7夜的安装,一次性安装试车成功,为公司节约安装费用20万元。

  2008年以前银鸽公司原料车间的上料系统一直是采用人工装卸,效率低,人员用量大,工作环境差,产量少,严重制约着公司产量的提高。他在经过实地考察、精心充分的准备后提出利用公司安装队的人员力量自己制作液压自卸车,以提高上料系统的工作效率,减少使用人员数量,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从而实现设备的自动化运行,人性化管理。

  自制液压自卸车采用两台16T液压千斤顶作为自卸车间的主要核心机构,根据原料车间的使用环境自己设计图纸自己加工自己进行安装,本方案的核心目的是通过自制液压中转车来实现机械自动化装卸木片的全过程,具体为铲车将原料车间的的木片装入自制液压车内,经液压车自动调整高度,直接卸入皮带运输机斗内。本方案共交付使用自卸车5辆,液压自卸车交付使用后,由原来的4人/车减少到1人/车,每球装卸时间由原来的大约3小时降低至30分钟,并且木片掉落现象及工人劳动强度明显得到改善并且每年可产生经济效益747.72万元。

  有这样一种现象经常可以看到:某个车间的几名操作工,吃力地推着拉辊车到机修车间磨辊、备辊,样不但耗时,还费人力,次拉完辊子,把工人累的受不了,特别是在寒风刺骨的冬天。他在问自己:能不能借鉴液压自卸车的经验,用安装队自己的力量制作一个拉辊车呢?造纸是他的专业,但是造车却不是他的强项,然而经过近15天的时间,朱志军和他的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制造出一辆崭新的电瓶拉辊车。经过在车间的试用,效果非常好:整个拉辊过程,只需要一个人就可以完成,平均拉辊时间由原来的50分钟缩减到15分钟,大大减少了拉辊时间和人力消耗。如果购买一辆能载重15T-20T的电瓶车15万,自己制作只用了6万元左右,这种设计既环保、又经济,每月可运输40-50次,如果用外面货车每次平均在300-500元,每月为公司直接节约资金15000元,全年为公司节约18万元。

  通过这几次设计车的实例,让他明白一个道理:凡事只要肯动脑筋、肯创新、肯学习,一切都会变得迎刃而解!这是他的经验之谈。

  2008年10月份,根据公司领导的要求,要对造纸二车间3#机进行一次大的改造,改造从打浆部到卷取部,这相当于又制作了一台新的纸机,这是他参加工作以来遇到的最大的一个项目改造,是最具挑战的一个。由于有以前的经验和基础,他这次心情很平和,而是慢慢的先理清思路,做到遇事不慌不乱。他和设备部的相关人员一起研究策划方案,研究对策。每一个细节都要考虑到。可以想象:困难是多么的大。在改造的将近两个月内,他每天都是在公司和同事共同研究策略。在这期间,他们遇到很多的难题,但是通过他们的共同能力,难题一个一个都得到了解决。12月初,造纸二车间3#机纸机安装调试一次成功。如果购买一台新纸机,需要购机费用大约需要800万左右。但是3#机改造所用的材料大部分是在公司内部找的旧材料、闲置、修旧设备重新利用。所有这些就为公司节约费用约100多万元。

  付出总有收获。2006年、2008年他两次获得银鸽集团“董事长特殊津贴”、2007年获得“银鸽之星”、2008年获得漯河市职工“五小”成果奖(《自制造纸厂用液压装卸车》)、2006年-2008年共获得银鸽公司特殊贡献奖8项、2009年获得河南省“十大能工巧匠”、“省五一劳动奖章”、2009年9月被评为“全国优秀设备管理工作者”“河南省优秀设备管理工作者”、11月被评为“漯河市优秀高技能人才”、河南省设备管理协会理事、2009年“造纸机辊子包覆材料革新”项目被评为“河南省百项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奖。2010年10月份荣获漯河市第九届青年科技奖。2012年获得“第二届全国造纸行业节能减排职工优秀技术奖”;2013年4月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并接受习总书记接见。

  从进入银鸽的第一天起,他就决心把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银鸽,他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石破天惊的壮举,只是默默地用自己的行动奉献着。


供稿人:admin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