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专题 学习贯彻中国科协九大精神 代表之声

坚持自主创新打造一流创新能力实现产业升级

来源: admin 时间: 2017-02-23

    □许继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姚为正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三会”上强调,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李克强总理指出,创新事关国家前途命运。


    国家电网公司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特大型电网企业,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实施“清洁替代、电能替代”,目前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和世界共识。


    许继集团紧密围绕国家电网建设要求,坚持创新引领,强化科技攻关,持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全面落实国家“一带一路”、“互联网+”行动计划等战略部署,不断加快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和参与重点示范工程建设,全力支撑我国和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构建。在特高压输电领域,±1100千伏/5000安等一系列直流换流阀及控制保护系统、1000千伏交流控制保护及监控系统、±320千伏1000兆瓦/1500兆瓦柔性直流换流阀等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特高压直流换流阀合成试验系统、全光纤式电流互感器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智能变配电系统领域,研制了新一代智能变电站保护、监控、间隔层设备、电子互感器及预制式二次组合设备集成仓,CBZ-8000B智能变电站系统、省域智能配电网全景监控系统等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新一代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等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40.5千伏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等总体达到国际先进、部分达到国际领先;在新能源发电及并网领域,研制了2兆瓦“电网友好型”风电机组和2兆瓦微风速全功率风电机组及核心设备,具备大规模风电并网、智能微电网解决方案,光伏并网逆变器、光伏电站监控系统的产品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许继集团坚持超前规划、统筹布局,着力推动原始创新,开展直流电网、先进储能、半波长输电、清洁能源发电及并网等前瞻技术研究。在特高压输电领域,重点启动±15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适用于洲际互联的特高压交流控制保护等前瞻技术研究;在柔性直流输电领域,开展±500千伏柔性直流换流阀、控制保护系统、直流断路器、高速测量装置技术研究及设备研制;在大电网安全领域,推进大电网系统保护、虚拟同步机、统一潮流控制器、就地化/小型化变电站保护系统研究;在新能源领域,开展高海拔、高寒环境下的风力发电、海上风电升压变电站、高密度功率电动汽车充换电系统研制。同时,开展“坚固、耐用”专题研究,实现产品领先和产业引领;深化“大云物移”技术研究,建设“许继云计算数据中心”,打造许继研发云、智造云、服务云等“三朵云”,在新能源智能运维、海量数据存储管理、大数据挖掘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许继集团积极统筹资源、抓住机遇,努力实现“互联网+”协同制造的“四众双创”集优创新、转型升级,为经济社会发展加强科技供给。基于“互联网+充电桩”的设计理念,许继集团建立了以门户网站和手机客户端为支撑的充电设施运营平台,客户能通过互联网方式实现与充电桩的互动服务。“互联网+”四表集抄系统建设项目充分利用现有的用电信息采集资源,通过统筹优化,完善主站功能设计,实现电、水、气、热表功能合一。此外,许继集团还规划实施了“互联网+”协同制造、“互联网+”智能小区/社区建设、“互联网+”家庭能源管理等多个“互联网+”应用典型方案和项目,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许继集团一直把人才工作放在战略的高度来抓,建立了五大类、30个职位序列的职业发展通道体系,完善了员工任职资格管理体系和员工成长机制,打破了职务晋升的惟一途径,畅通了技术人才内部成长通道。针对高层次人才开展EMBA系统教育和EDP模块化培训,遴选优秀技术骨干送到国外进行培养;先后与清华大学、人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合作,选拔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参加专项提升培训。通过承担一系列高水平、有挑战性的国家级重大项目,“给位置、给项目、给资源”,为技术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发展空间,吸引了一大批亟待实现人生价值的技术人才。


    许继集团持续加强科技创新机制建设。推进“大研发”体系建设,发挥集团的战略引导作用和资源整合能力,推动研发资源向集团聚集,在集团层面凝聚优势研发资源,打造国际一流的创新成果;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瞄准国家能源技术装备发展方向,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与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中国电科院深入开展高压直流断路器等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优势互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开展全员创新活动,营造“双创”氛围,鼓励员工积极开展技术攻关、精益改善等群众性创新活动,形成“集团公司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全体员工积极参与”的创新氛围;搭建互利共赢的协作创新平台,与国际一流企业、知名高校开展深层次合作,与网省公司联合开展重大产品应用开发和示范工程建设,搭建资源共享、协作共赢的协同创新平台;构建灵活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根据完成科技创新工作的难度系数、任务量和质量,及时实施科技奖励,同时建立研发“后评估”机制,采取效益分享等模式,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创新激情,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公司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原动力。


供稿人:admin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