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调研宣传 工作动态

大河报:院士专家齐聚郑州 “会诊”河南大气污染

来源: 河南省科协 时间: 2016-08-29

     □记者侯梦菲
 
       核心提示丨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已经“满月”,河南治理成效如何?昨天上午,中国工程院院士、政府“智囊”、高校专家等“大咖”齐聚郑州,参加“聚焦中原”第七期院士专家智库论坛活动,“会诊”河南大气污染,对河南大气治理建言献策。

       据省科协主席霍金花介绍,“聚焦中原”院士专家智库论坛两年来,已邀请30多位院士和百余名省内外专家进行研讨。省科协将认真汇总整理各位专家的意见建议,呈报省委、省政府和相关部门做决策参考。

       【背景】大气污染防治“满月”,郑州退出后十名

       据河南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河南召开全省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动员会议后,经过一个多月的强力推进,攻坚战已初见成效。全省PM2.5月均最低值下降31%,18个省辖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78%,全省18个省辖市在全国的排名均有所上升,郑州也首次退出后十名。

       不过随着冬季的来临,我省即将进入采暖期,燃煤污染剧增。“河南一般进入11月初就进入了燃煤期,各大电厂,各大燃煤锅炉,供暖锅炉,还有农村的好多用煤散户,都要烧煤取暖。”省环保厅大气处处长陶冶介绍,我省现在采取的是“冬病秋治”,在采暖期之前把城市的锅炉改成气炉,关闭小型的锅炉,争取到采暖期有个“大改观”。

       【声音】蓝天白云多了,臭氧问题不容忽视

       “大咖”云集,只为把更多蓝天、白云带给你。对于参会的院士专家来说,“大环保”既是他们的专业,又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论坛上,他们打开“话匣”,用通俗易懂又不失“专业范儿”的语言,来话环保。

       扭转粗放比拼GDP,使经济回归“潜在增长率”

       人物名片:杜祥琬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主任

       杜祥琬院士表示,作为河南人,他认为,环境问题不只是环保部门的事,主要是发展方式问题。

       经济和环境能不能双赢?杜祥琬院士表示,我国近三十年发展的五个主要驱动力是投资拉动、消耗资源、牺牲环境、廉价劳动力和引进技术出口低端产品,造成我国经济发展呈压缩型、复合型、结构型污染特征。

       他认为,我们的环境容量、气候容量显著小于世界平均值。环境后果已踩红线,倒逼我国经济必须向绿色低碳转型。“要使经济、环境发展一体化,就要把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放到战略目标的前位,使经济在环境容量下发展,扭转粗放比拼GDP的冲动,使经济回归客观的‘潜在增长率’。”

       摸清污染源家底,才能“有的放矢”

       人物名片:贺克斌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

       “我们现阶段急需解决的两个问题就是PM2.5和臭氧问题。”贺克斌认为,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就要减排。他认为,减排并不是单一地治理一种污染源,或者治理一个行业的污染源,而是要对污染源“摸家底”。 
      蓝天白云多了,臭氧污染却不少。贺克斌提到,目前山西和天津臭氧程度有所下降,剩下都是上升,河南的上升幅度还比较高。他建议,对污染源“摸家底”后,进行更加精细的识别与解析,制订阶段性的控制方案,注意区域调控技术。通过对污染源的识别和排放清单的解析,形成对重大事件的应对与快速评估,为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及数据支持,“做了分析以后,针对性就可以更强”。

供稿人:河南省科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