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专题 省科技馆新馆建设 延伸阅读

科技馆建设:科普是永恒主题

来源: admin 时间: 2016-05-18

中国科技馆新馆效果图

坐落于“鸟巢”正北面的中国科技馆新馆将于今年5月30日前“穿好外衣”。为迎接奥运会,目前,其外檐工程已完成80%,接近尾声。
 
作为第29届奥运会的附属设施之一,中国科技馆新馆于2006年5月10日正式开工建设,建筑面积10.2万平方米,占地4.8公顷。其设计结合了中国古代的科学思想和现代科技馆的特点,利用若干个积木般的块体相互咬合,使整个建筑呈现出一个巨大的“鲁班锁”造型。
 
中国科技馆新馆竣工在即,“鲁班锁”造型逐渐为人所知,科技馆再次成为公众的热点话题。围绕科普场馆的建设问题,《科学时报》记者在两会期间对相关专家进行了采访。
 
竣工前的思考
 
“我认为科技馆要方便公众参观和学习科普知识,至于建筑风格、材料的档次不应刻意追求。很多国外的科技馆在建筑形式上的追求并不特别明显。总体上说,工程建设应该为展览内容服务。”针对科技馆的建设,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技馆馆长徐延豪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徐延豪认为,科技馆作为专门的科普教育设施,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它的内容建设应远远重于形式。
 
“中国科技馆新馆就是一个规规矩矩的正方形,在保证最大的实用性的前提下,将外形做成‘鲁班锁’,取探秘解锁之意,激发观众的好奇心。在保证合理建设和维护的基础上,好看和好用并不矛盾,而好用必须是第一位的。室内装修应简洁明快、不求豪华。”徐延豪说。
 
据了解,科技馆新馆外立面采用较特殊的表面装饰,连续的白色波形金属板与绿色反光玻璃组合,随着季节转换和一天中日光的变换及晚间的灯光效果,呈现明暗变幻的动态景象。
 
奥运会期间,科技馆新馆将作为辅助设施为奥运提供服务。奥运会结束后,则开始进行内容布置,预计2009年底前正式对社会开放。这个拥有世界上最大穹幕影厅的新建筑将成为集展览、培训、科研等多项公共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公益设施。
 
反思过去,与中国科技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些地方曾对科技馆的性质、任务、功能认识不明确,没有将科技馆看作以展览教育为主的科普设施,而是把科技馆建成了科技活动中心或科学会堂;有的地方不顾国情和当地情况,盲目攀比,建设规模脱离实际,造成资金浪费;有的地方建筑设计不合理,场地设施难以适应科普展览教育工作的要求……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科技馆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多年来,由于没有相应的国家科技馆建设标准指导科技馆建设,致使各地在科技馆建设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中国科技馆研究员朱幼文对记者说。
 
弯路过后
 
中国的科技馆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1978年3月的全国科学大会,明确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也就在这次会议上,茅以升等83位科学家联名写信给中央,提出要建设中国科技馆。”朱幼文向记者讲述了中国科技馆从无到有的历史。
 
当时,中国科技馆是国内第一个被提议建设的科技馆,正式筹建开始于1983年。在开始筹备后,茅以升率团去美国和欧洲诸国考察。他们发现,国外科技博物馆发生了一个明显的变化,即出现了一种新的类型的科学博物馆,叫科学技术中心。考察回来后,茅以升就决定,科技馆要建成一个科学中心类型的科技博物馆。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科技馆应运而生。
 
然而,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的科技馆建设却走过了一段弯路。各地区也陆陆续续建起了科技馆,但其中很多展览教育功能不强、不突出,然而建设的势头依旧非常猛。“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先后挂过科技馆牌子的建筑就有300多家。”朱幼文认为,当时赋予了科技馆太多的功能,包括展览教育、培训实验、科技咨询、青少年科技活动、科技工作者联谊、学术活动,甚至有面向科技机关的服务。
 
1997年,中国科协作过一次大规模的调查,结果发现,如果按照展厅占建筑面积的50%以上计算,当时全国300多家里只有4家符合要求,有常设展览的也就10来家,有的即使有展厅也不作科普展览,原因是不赚钱。当时媒体对此加以批评的非常多,指出很多地区的科技馆“不务正业”。
 
朱幼文说:“1998年开始酝酿起草科技馆建设标准,列出两个功能和任务:一是展厅面积占50%以上,二是有常设展览。”
 
2000年底,现在被称为中国科技馆A馆的新馆建成。这时,全国比较规范的科技馆达到了6所。同年12月,科协系统的科技馆建设标准正式发布,中国科协办公厅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各地科技馆进行清理整顿,不符合标准的要改造重建。
 
到今天,全国符合科技馆建设标准的以科普展览教育功能为主的科技馆有36所。
 
“2000年以后,展厅面积占50%以上的原则已经被各地方所接受,科技馆的建设趋于规范,但又遇到了新的技术上的问题,如盖的楼层很矮、柱间距密集、地板载荷偏低等。设施水平不够,技术上不规范,致使科技馆未来的发展面临困境。这样的背景下,全国性的科技馆建设标准呼之欲出。”朱幼文说。
 
未来建设“有法可依”
 
2007年,建设部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共同颁布了《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并自2007年8月1日起施行。这使得各地科技馆的建设将从无序开发转为“有法可依”。
 
参与《标准》制定的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总工程师邱仓虎对《科学时报》记者说:“《标准》出台后,展厅面积是否达标,仍然是衡量建筑物能否被称为科技馆的最主要指标。”
 
《标准》指出,科技馆的建筑面积指标主要根据所在城市建馆当年的城市户籍人口数量确定。特大型馆一般适用于城市户籍人口400万人以上的城市;大型馆一般适用于城市户籍人口在200万~400万人的城市;中型馆一般适用于城市户籍人口在100万~200万人的城市;小型馆一般适用于城市户籍人口在50万~100万人的城市。
 
此外,《标准》还对一些建筑技术指标作出了详细的规定。例如:展厅宜设在科技馆主体建筑物的1~3层,不宜超过4层,除特殊情况外,地下室不宜作为展厅。科技馆展厅应能适应常规展览的需求,应根据展厅的体量与经济性确定展厅柱网与层高。柱网宜为方形或矩形,跨度应大于9米;展厅净高一层宜为4.5~6米,二层以上宜为4~5米;首层展厅设计可变荷载宜大于等于8000牛顿/平方米,其余各层可变荷载宜大于等于4000牛顿/平方米。
 
而穹幕、巨幕电影厅由于建设和运营成本较高,除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特大型和大型科技馆外,不提倡其他科技馆设穹幕、巨幕电影厅。
 
邱仓虎认为:“科技馆建设项目不同于一般民用建设项目。除一般建设项目的房屋建筑工程和室外工程外,科技馆还应包括展教装备。如果科技馆建设中不把展教装备列入建设项目,纳入预算,那么科技馆就会因无展览内容而成为空壳,无法完成它所承担的科普教育任务,无法实现政府投资建设科技馆的目的。”
 
朱幼文说:“《标准》的出台就是要规范那些因规模偏大而导致资源浪费、效益低的科技馆。此外,科技馆的运行维护费用是很高的,10年运行经费相当于再建一座科技馆。如果在前期不能科学规划建设目标,后期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将会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
 
朱幼文介绍,国外科技馆的运行经费主要是3个来源:政府拨款、社会赞助和自营收入。日本、欧洲诸国的科技馆三者比例是6∶3∶1;而美国80%的科技馆是民办的,三者比例基本上各占1/3。
 
“一个科技馆不靠政府支持,自负盈亏是行不通的。经费不足带来两个问题,一个是展品老化,难以更新;二是很难开展其他科普活动,不利于以后良性循环发展。”朱幼文严肃地说。
 
专家们一致认为,《标准》的制定,对于提高科技馆建设项目的投资决策和建设管理水平,合理确定建设规模,有效控制建设投资,以及对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为科技馆发挥应有的科普教育功能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供稿人:admin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