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综合信息 要闻聚焦

在中国科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来源: 河南省科协 时间: 2015-02-25

各位委员:

  现在,我受中国科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关于2014年的主要工作

  2014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中国科协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书记处关于科协工作的重要指示,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落实中提升的工作原则,坚持进军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主战场、成为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工作方向,坚持“想事干、创新招、求人帮、务实效”的工作态度,坚持以服务科技工作者为本、以学会建设为主体的工作理念,认真履行“三服务一加强”工作职能,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服务科学决策、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凝聚培养人才等方面成效明显,重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第一,深入学习贯彻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穿全年工作始终,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化为指导实践的自觉行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8月中旬在《人民日报》和《科技日报》连续发表学习体会文章,动员科技界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转化为创新驱动发展的自觉实践。举办中国科协八大代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读书班,31个省区市近5000名科技工作者代表参加学习,引导科技工作者进一步增强“三个自信”,把广大科技工作者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巩固党在科技界的执政基础。积极支持配合中央巡视组开展专项巡视,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以钉钉子精神狠抓整改落实,专项整治“庸、懒、散、浮、拖”等作风顽疾,初步形成防止“四风”问题反弹的长效机制。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及时作出安排部署,加强学会党建工作,学会党组织的政治保障和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发挥。

  第二,全力做好中央交付的改革任务,积极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积极参与推进院士制度改革工作,与“两院”达成共识,研究制定院士候选人推荐(提名)实施办法,召开工作会议进行专门部署,及时向中央分管领导作专题汇报,并报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试点工作,明确22个政府部门拟转移的88项职能清单,首批开展科研项目评审、职业资格认定、科技奖励推荐等10项试点工作,7个政府部门、39个全国学会参与试点,中国化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等认真履行承接的政府转移职能,得到有关政府部门的肯定和好评。在及时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指导地方科协开展形式多样的探索工作,江苏、贵州、陕西、四川、广西等近20个省级科协扎实推进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工作,浙江省科协所属40家省级学会承担84项政府转移职能,11个设区市科协所属114家学会承接188项政府转移职能,社会反响良好。

  第三,深化学会改革,提升服务创新驱动发展能力。认真总结“学会能力提升专项”和“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的成功经验,启动实施学会创新和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以学会治理方式改革创新为切入点,全面提升学会在学术引领、组织协同创新、促进成果转化、培养举荐人才、强化咨询评估功能等方面的能力,激发学会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创新活力,进军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主战场,努力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形成以学会为主体的全新科协工作格局。联合云南省人民政府成功主办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举办首届夏季科学展,以学科群方式发布学科发展新趋势。适应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趋势以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要求,创新学会管理方式和运营机制,推动建立以学科为纽带、以重大创新方向为引领的学会联盟,切实把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来。中国科协学会能力提升专项圆满完成三年预定目标,带动了江苏、吉林等近25个省级政府部门出台文件,设立专项,形成上下联动、协同发展的新局面。

  第四,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进军服务经济建设主战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着力打通科技工作者进军科技创新主战场的通道,启动创新驱动助力工程,从来自22个省的27个申请城市中,首批选择保定、深圳、广州等10个城市作为试点,与地方联手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城市,组织全国学会带动科研机构和科技专家围绕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需求实施协同创新,促进科技成果、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深度对接,中国化工学会、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等一批全国学会与试点城市签订对口合作协议。召开科协系统对口援藏工作会议,联合统战部共同实施援藏科技增效工程,以动员科技人才援藏带动项目合作和创新能力提升,充分发挥科技推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倍增效应。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国资委和全国总工会,开展“讲、比”评比表彰,促进企业科协建设,通过学会服务站、专家工作站、专利信息推送等平台,架设学会科技资源与企业需求对接的桥梁,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带动企业技术人员以更大的创新热情和创新成果服务企业发展。

  第五,启动独立第三方创新评估试点,提升国家级科技思想库的能力和水平。着眼于健全完善国家创新基础制度和国家科技决策咨询制度,积极推动国家创新评估制度建设,加强顶层设计,成立以徐匡迪院士为主任的创新评估指导委员会,开展我国科研环境评估等试点。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组织力量开展中国机器人技术和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形成建议,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加强国家级科技思想库建设,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贵州草海治理、国内外科技领军人才发展状况等中央关注的重大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扎实开展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一批调研成果获得中央领导重要批示。及时回应科技界关切,研究提交“关于建立法律框架下的容错纠错机制、保护科技人员成果转化积极性的建议”,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纪委、中央政法委领导高度重视和批示。深入实施学会决策咨询资助计划,推动学术研讨成果及时转化为决策咨询建议,中国气象学会、中国宇航学会、中国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等提交了一批高质量的决策咨询建议。积极推进地方科协科技思想库建设试点工作,支持各地科协组织科技工作者围绕党委政府关注的重大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湖北、北京、新疆、青海、上海等试点单位在领导体制、工作机制、管理制度、决策咨询形式、人才队伍、条件保障和工作成效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服务科学决策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

  第六,着力推进科普信息化,实现科普方式方法的变革升级。在李源潮同志的倡议和推动下,深入开展调研谋划,印发《关于加强科普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出台“1+6”科普信息化实施方案,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现代技术,着力推进科普内容、表达形式、传播方式、运营管理机制重大变革。启动科普信息化建设工程和“科普中国”品牌设计,官方微博、微信等微平台覆盖3.8亿人次。依托新华网、百度网等企业建设科普中国研发与传播基地,建立多元机构协同运营、线上线下紧密互动的科普新机制,“科技前沿大师谈”等专题频道上线运行。健全完善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流动科技馆巡展350个县,参观人数达1524万人次,中国数字科技馆日均页面浏览量超过220万。以“创新发展 全民行动”为主题,成功举办2014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刘云山、刘奇葆、李源潮、郭金龙等中央领导同志亲临北京主场活动,极大鼓舞了社会公众参与科普活动的热情,受到中央领导同志充分肯定和社会公众的热烈欢迎。

  第七,完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推进机制,创新公民科学素质工作模式。认真履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职责,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部门成员单位扩大到33家,签署《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共建协议》的省份达到28个。联合有关方面共同推动制定和颁布公民科学素质基准,启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十三五”规划编制和中国特色公民科学素质发展现代化指数研究工作。推动科普资源开发开放,加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启动公民科学素质读本编纂工作,出版《知识就是力量》藏文、维文版,开展科普进寺庙活动,成功举办第六届中国(芜湖)科普产品博览交易会,多渠道精准推送科学素质教育服务。推进科普人才队伍建设,92个全国学会组建科学传播专家团队341个。联合教育部开展英才计划,改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高校科学营活动,筹办全国青少年创意大赛,为具有创新潜质的青少年不断涌现提供机会,全国各级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参赛人次达1000余万。

  第八,实施海外人才离岸创业工程,大力引进全球创新资源。提升“海智计划”水平,依托深圳前海、上海自贸区、武汉光谷等创新创业密集区,建设海外人才离岸创业基地,运用更加灵活的支持手段和更有吸引力的政策措施,吸引各类海外高端人才来华创新创业,全年接待海外专家为国服务4309人次。配合国家人才战略,积极引进海外人才为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协助各级政府组织726场人才项目洽谈会,以民办非企业方式培育出以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国创新能源研究院等为代表的一批新型科研机构。深化对外民间科技交流与合作,成功召开“2014年中俄工程技术论坛”、“第三十一届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核工业展览会”、“第18届国际解剖学工作者协会联合会大会”等一批大型国际科技会议。支持我国科学家参加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和国际组织活动,900余人在国际民间科技组织中担任各类职务,李静海院士成功当选国际科联副主席,我国科技界国际话语权进一步提升。江苏、广东、福建、浙江、安徽等地方科协积极推动“海智计划”提质增效,使之成为服务人才工作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

  第九,狠抓科协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各层级科技工作者发挥才智的创新平台。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联合国资委等有关部门起草相关文件,推动科技工作者密集的国企以及民营企业、高新技术园区科协组织建设,不断创新“讲、比”活动形式,推动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深入开展。着眼于发展现代农业、构建新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对962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386个农村科协示范基地、588个农村科普带头人进行奖补,通过涉农学会纵向到底、新经营主体全覆盖的机制着力打造农村科普推广服务2.0版,协同农业部建设适应现代农业新经营形式的技术服务网络。联合教育部加强高校科协组织建设,努力推动高校特别是有影响力的高校成立科协组织,支持有关省市建立“高校科协联合会”,为高校师生开展学术交流、创新创业提供平台。

  第十,加强科学文化建设,引导科技工作者率先垂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命运、历史责任和历史担当,及时发布《科技工作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议书》,引导科技工作者努力做爱国的公民、敬业的学者、诚信的同行、友善的专家。联合教育部、中科院、工程院等部门单位累计开展近370位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作,通过举办中国现代科学家主题展、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汇演大力宣传钱学森等老科学家的先进事迹,观展观演人员30余万人次;举办“乡村情·科技梦——优秀农村基层科技工作者推选宣传活动”,集中宣传基层一线优秀科技工作者,推出赵忠贤、杨衍忠等先进典型,社会反响良好。举办30余场“弘扬科学道德 践行‘三个倡导’奋力实现中国梦”报告会,扎实推进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工作,一个倡导求实创新、反对不端行为、竞相为实现中国梦作贡献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  

关于2015年的工作安排

  2015年中国科协工作的总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做好党的群众工作和国家科技工作,以学会工作为主体,以科技人才工作、决策咨询工作和科学素质工作为重点,以科学文化建设为基础,以钉钉子精神认真落实各项工作部署,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进军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主战场,努力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更加奋发有为。

  第一,深入学习贯彻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科技创新思想化作创新驱动发展的自觉实践。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作为新时期推动科技创新的行动指南,开展科协发展战略研讨,牢固树立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战略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和创新思维,强化大局意识和使命担当,引导科技工作者自觉肩负起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科技支撑的历史使命。深入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准确把握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带来的趋势性变化,进一步认清科协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围绕服务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更广阔的视野研究制定好科协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更好地把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来。

  第二,以实施学会创新和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为抓手,在积极进军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主战场方面更加奋发有为。进一步突出学会在科协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按照加强学会能力建设、助力创新驱动发展、开展学术交流示范、引导学科发展、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打造精品科技期刊、培养举荐青年人才、夯实学会发展基础等“1+7”的工作部署,发挥好学会横向联系广泛的优势,做好跨学科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工作,更加积极主动挺进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主战场。加强学会改革创新,以创新学会治理方式为突破口,规范学会章程和职能,选择学科相近、工作相关的全国学会组建一批学会联盟,在深化改革中提升学会创新发展和服务能力。积极稳妥有序推进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工作,树立一批“能负责、可问责”的先进典型,适时进入试点推广阶段,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在认真做好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及时总结经验,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扎实推进,拓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道,争取创新驱动示范城市在全国32个省区市实现全覆盖,组织带领全国学会参与协同创新,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推进科技创新资源、创新成果与经济发展深度对接,发挥好科技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重要作用。按照“大科普、学科交叉、为举办地服务”的年会定位,与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办好第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激荡自主创新的源头活水。积极开展企会协作创新计划试点工作,加强服务企业技术创新工作,深入开展“讲理想、比创新、比贡献”活动,完善专家工作站制度,务求实效。

  第三,以加快推进科普信息化为抓手,在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方面更加奋发有为。实施科普信息化建设工程,全力打造“科普中国”品牌,建立网络科普大超市、搭建网络科普互动空间,创新科普运营模式,推进信息化与科普活动深度融合,促进科普资源广泛应用。进一步加强实体馆、流动馆、科普大篷车、数字科技馆等科普基础条件建设,加快推进科技馆免费开放,编制《科普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16-2020年)》,推动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创新升级。推进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科普志愿服务工作,继续办好“全国科普日”等重点主题活动,实施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加大对公众参与生态保护活动提供科技支撑的力度,把优质高效科普服务精准送达基层人民群众。完善科学素质纲要实施长效机制,面向重点人群组织编发公民科学素质系列读本,做好公众科学素质调查和结果发布,启动“十二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督查和总结。推动编制发布公民科学素质基准,制定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推动将“到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0%”等相关目标任务纳入到国家和各地各部门“十三五”发展规划。

  第四,以开展独立第三方创新评估为抓手,在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方面更加奋发有为。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工作部署,充分发挥中国科协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的优势,深化国家级科技思想库建设工作,启动高端智库建设试点,提升科协作为科技创新智库的水平,在国家科技战略、规划、布局、政策等方面发挥支撑作用。积极稳妥推进第三方创新评估工作,精心选择评估试点项目,切实加强制度建设,紧紧抓住中央出台《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的契机,支持有条件的学会承担科技计划绩效评估委托任务,发挥好创新评估作为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重要手段的作用。完善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制度,拓展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功能,深入开展专项调查,全面了解广大科技工作者发挥作用情况,为党和政府制定科学有效的科技人才政策提供支撑。充分发挥学科齐全、人才荟萃优势,进一步加强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积极主动参与“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的研究编制工作,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言献策。

  第五,以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抓手,在服务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方面更加奋发有为。充分发挥同行评议在院士候选人推荐中的基础性作用,全力做好院士推荐工作,提高公信力。着眼于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联合中组部、科技部等部门出台文件,推动采取一揽子措施改进科技人才培养方式和评价机制,促进高校、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的人才流动,提升科技人才队伍创新能力。千方百计抓好科技人才特别是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实施科技新星计划,以35岁以下的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人才为重点,在科研资源配置、科技人才评价、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加大对“小人物”的支持力度,帮助他们在人生创造力最旺盛的黄金时期作出突出业绩。改革调整科协奖励项目,优化结构、加大力度,着力打造具有学术权威性和社会影响力的科协奖励品牌,争取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颁奖。推动理清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政策边界,按照法律框架下的容错纠错机制,切实保护科技工作者转移转化科技成果的积极性,维护科技工作者合法权益。

  第六,以举办世界机器人大会为抓手,在搭建创新前沿国际合作平台方面更加奋发有为。以“协同融合共赢,引领智能社会”为主题,精心办好世界机器人大会,邀请世界一流科学家、研究机构、企业参会,促进机器人领域国际合作,吸引人才、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向国内集聚,推动形成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产业联盟和协同创新共同体,将这次会议开成机器人领域的奥林匹克大会,会议期间举办青少年机器人国际邀请赛,培育创新创业后备人才。创新“海智计划”体制机制,大力推动海外人才离岸创业基地建设,千方百计凝聚更多海外高端科技人才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争取在华召开更多高层次国际学术会议特别是高技术大会,引进更多世界一流学者来华开展学术交流,推动中国科学家在国际组织中担任领导职务,加大中国科学家获得国际大奖的推荐力度,支持更多的优秀青年科学家走向国际舞台,增强我国科技界的国际话语权。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科联及31个国际科技联合会、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等重要国际组织的联系和交流,争取在2015年转为《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为实现成员国之间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打下基础。

  第七,以做好优秀科技工作者宣传工作为抓手,在引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更加奋发有为。继续通过资料采集、专题展示等多种形式做好科技人物宣传,完成中国现代科学家主题展全国巡展任务,举办“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汇演活动,加大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和创新团队的宣传力度,推出一批有代表性、事迹突出的先进典型,大力宣传优秀科技工作者的重要贡献和先进事迹,在全社会营造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加大国际宣传力度,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塑造科技中国的良好形象。发挥科学精神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滋养促进作用,研究出台科学文化建设纲要和科技工作者行为规范,深入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加强法制宣传,引导科技工作者自觉坚守科学精神与学术道德,依法依规开展科技活动,努力做科技创新、遵纪守法和道德引领的模范。

  第八,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群团工作的意见为抓手,在建科技工作者之家、交科技工作者之友方面更加奋发有为。按照中央关于加强群团工作的指示精神,抓紧研究制定中国科协学习贯彻中央部署、加强和改进科协工作的实施意见,推动建设科协搭台、党政领导参与的科技界定期协商机制,建设以促进交流共享、加快成果转化为导向的中国科技创新网,建设以大学科为依托、邻近学会参与的学会联盟,建设学会为主导、官产学研用金参与的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全国科协基层组织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群团发展道路。紧紧抓住中国科协与统战部、农业部、教育部、国资委等联合发文的契机,按照“六个哪里”的要求,加快在企业、高校、园区等科技工作者密集的地方建立科协基层组织的步伐,拓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挥作用的空间,扩大基层组织覆盖面,增强凝聚力和吸引力。认真做好国家科技传播中心筹建工作,努力建设成为弘扬科学精神、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示范工程,成为国家级科学文化公共服务平台。健全完善学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规范学会财政性专项经费管理,加强学会党建工作,发挥好学会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努力把学会这个科协系统的组织基础夯实筑牢。

  各位委员、同志们!

  伟大的时代、艰巨的任务,赋予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各级科协组织光荣的使命。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同心同德、振奋精神,求真务实、锐意进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办公厅供稿

供稿人:河南省科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