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综合信息 要闻聚焦

郑州航空港区院士专家智库沙龙

来源: 河南省科协 时间: 2014-08-29

    刘炯天

    肜新春

    张占仓

    冯德显

    王家耀

    魏后凯

    谷建全

    高友才

    王永刚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三大国家战略规划之一,是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的战略突破口和核心增长极。

    在8月28日省科协召开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科学建设与创新发展”院士专家智库沙龙上,众多院士、专家聚焦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战略规划实施,凝聚高端智慧,发表真知灼见,为航空港实验区的建设发展建言献策。本报精选其中的学界观点,以飨读者。③9

    建设航空港经济区有三层战略意义

    郑州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煤炭与矿物加工学科学术带头人之一,本次沙龙活动首席专家。

    郑州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炯天认为,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河南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战略布局,这个战略意义应从三个方面认识。

    “首先,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建立河南面向全球的开放门户。”刘炯天分析,河南作为内陆省份,从空间距离讲,连云港是最近的出海口,也将近600公里,“但实际上,河南与世界的距离,不仅是空间的距离,也不是交通的速度问题,而是从观念上、行政上来讲,河南一定要开放,要有一个走向全球的窗口。”从这个层面上来看,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战略意义,比它的实际意义更大,对于促进河南进一步开放,进一步解放思想,营造开放的环境,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支撑,都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打造河南产业的升级版。”刘炯天说,从总量上来说,河南已是经济大省,目前最迫切的,是要实现产业的升级转型,迫切需要发展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现代产业。在这样的背景下,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促进全省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助推器,是带领全省迈向现代化的大平台。“从航空港实验区发展的数字上来看,不仅体现了引领作用,也体现了发展内涵的改变”。

    “再者,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必须要实现河南三个国家战略的三位一体。”刘炯天认为,不论是建设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中原经济区,还是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应该是“三位一体”,这个“一体”就是实现河南的现代化。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中,也存在一个“三位一体”的问题,“开放”可以视为“天”,是政策、是观念、是思想解放,产业升级落地应该视为“地”,天地之间就是“人”——人才,这个“天地人”“三位一体”,才能支撑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发展。③9

    中西部转型升级的新名片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经济战略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交通及通讯业史。

    “1979年‘深圳特区’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始;2013年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与攻坚期。”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肜新春希望郑州航空港的发展前景能再广阔一些、速度能再快一些。“希望30年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能成为扩大内陆开放,特别是中西部转型升级的一张新名片”。

    但肜新春同时说,郑州航空港既充满希望,又任重道远:“2013年郑州机场的旅客吞吐量是13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是35万吨,增速在中西部机场中已处于翘楚的位置,但总量与北上广深等国内大型航空枢纽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如果总量要在全国机场中处于领先地位,郑州要达到的目标和付出的努力,远比规划上列出的数字要多得多。”

    如何使郑州航空港成为中西部转型升级的新名片,肜新春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筹划:争取全国深化改革的政策红利,继上海自贸区之后,郑州申请进入全国自贸区的第二梯队;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智能手机、航空物流、现代服务业,将临空产业做强做大;加大产业转移力度,设计吸引外资、人才的制度,培育适合沿海企业内陆生存的土壤。③9

    郑州有望成为中国领先的

    省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经济地理学专家,主攻方向为区域规划与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经济新常态需要发展临空经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是国家发展临空经济的战略需求,是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升级发展、适应经济新常态的重大战略举措。”8月28日,省科学院副院长张占仓说。

    张占仓认为,发展临空经济大有可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与发展的初步尝试,表现出临空经济的巨大魅力,特别是实验区客货吞吐量的高速增长以及带动我省及周边地区开放型经济跨越式发展,证明郑州航空港区已经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随着郑州发展临空经济优势进一步显现和国家支持临空经济发展政策法规的进一步完善,临空经济在我国进一步创造发展机会的潜力巨大。

    “目前郑州正在迅速成为有影响力的港口枢纽,若能合理地将机场规划、城镇规划、商业选址规划有机结合,郑州有望成为我国领先的航空大都市。”张占仓说。

    张占仓表示,多个国家的实践证明,只有产业集群,才能够把同样的产品做得质量最好、成本最低,在市场上最具竞争力。因此,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的根本任务之一就是在加快建设国际航空货运中心的同时,规划与引导航空偏好性产业尽快在这里形成科学合理的临空产业集群,并以此支撑航空都市建设,稳步形成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市。③9

    推开“天窗”  深化改革

    省地理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

    “济南至重庆、太原至合肥高速铁路将在郑州南站聚合,形成‘米’字形高速铁路网;郑州至卢森堡货运航线的开通和郑欧班列运营,让新亚欧大陆桥郑州节点的优势得到充分体现,郑州航空港叠加高铁、航空的双重优势,给河南乃至中原地区的发展推开了一扇服务内陆、联通世界的‘天窗’。”8月28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科学建设与创新发展”院士专家智库沙龙上,省地理科学研究所所长冯德显如是说。

    冯德显认为,“天窗”的综合优势有利于郑州构建国际化的航空港。“30年前,中国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沿海地区凭借航运领先内陆地区;30年后,中国扩大内陆沿边开放,高铁和航空让经济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冯德显举例说,过去河南的货物到欧洲,一个月能够到就不错了,郑欧班列将时间缩短了一半,郑州至卢森堡航线实现当天来回。菜鸟智能骨干网将全国八个节点物流枢纽落在郑州,正是看中了“天窗”带来的物流优势。

    “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给‘天窗’拉起了一条连接亚欧的‘红丝带’。”冯德显表示,河南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意在举全省之力给郑州航空港带来更多的政策红利,更好地发挥速度经济时代的叠加效应。

    推开“天窗”,让“屋内外”的人流、物流互相联通,产业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冯德显认为,构建国际化的产业集群,应从速度经济、时间产业、全球化市场、开放产业、高端产业等多方面入手。简而言之,就是速度、速度、加快速度,改革、改革、深化改革。③9

    打造智慧空港离不开北斗产业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地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家,博士生导师。

    正在建设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未来是什么样子?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家耀用“智慧”两个字来形容,具体来说,就是以信息化为核心,以发展大物流、培育大产业为支撑点,以高科技人才队伍管理及强有力的智能技术应用为保障,打造智慧空港。

    “城市发展要经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几个阶段,而智慧是集这三者为一体的信息化发展总体目标。”王家耀提出了建设智慧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综合架构,即最底层是智慧信息,包括互联网、物联网、云技术、大数据等;第二层是智慧服务,包括应用服务、技术支撑等;最顶层是智慧产业,智慧城市建设最终要推动产业发展。

    “打造智慧空港离不开北斗卫星导航产业。”王家耀认为,对加快转型升级、加速发展的河南来讲,北斗等空间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和应用显得更为迫切、更为重要。

    据介绍,2012年我国北斗二代一期建设完成组网,为民用推广提供了宽广平台。同年,北斗导航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在郑州成立。据悉,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中,我省将着力推进北斗导航物流应用和智能交通示范项目,倾力打造空陆一体化智能交通平台和现代物流体系。

    “未来,导航将成为电子信息终端的‘标配’,加快发展北斗产业,增加信息位置、时间属性,将使信息服务能力成倍提高,进一步满足多样化需求。”王家耀说,北斗应用正在得到包括交通运输领域在内的各界广泛认同,基于导航技术建设的高效、便捷、智能交通网经济圈,将助力河南跃升为交通信息枢纽、区域经济中心。③11

    创建“世界空港经济与产业创新联盟”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兼任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会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要建好,首先要做大做强做好航空港。”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魏后凯说,应该把郑州航空港建设成一个在世界上有影响力竞争力的综合性、区域性的航空港。“目前从客运吞吐量来看,郑州机场还相对比较滞后,不仅排在成都、西安之后,而且比周边的长沙、武汉、青岛都要低。”魏后凯认为,河南是“一路一带”战略构想的一个重要战略支点,也是“一路一带”的一个接合部,所以要把航空港做好,就要客、货并做,打造一个综合性、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的区域航空港,通关要便利化,而且可以在洛阳等周边城市建立一些窗口,把郑州航空港的“腿”很好延伸出去。

    “其次,郑州航空港产业园区要形成很好的航空产业链。”魏后凯说,这个航空产业链应该是开放的,而不仅仅局限在航空港所规划的415平方公里之内。这些产业链,哪些环节放在航空港内,哪些可以放到周边地区去,可以好好地规划、衔接。同时,航空港产业园区还要研究一下产业链的进入、退出门槛。

    对于郑州被批复为全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的国家级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魏后凯建议,能不能以郑州作为基地,建立一个开放性的“世界空港经济与产业创新联盟”,形成一个网络,国内外相关的企业、机构和研究单位可以吸引加入,形成一个面向全球开放的、世界性的联盟。③7

    构建空港创新体系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郑州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重要环节之一,就是构建创新体系。”8月28日,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谷建全如是表示。

    谷建全说,从产品研发到成果转化,从产业孵化到经济加速等各个环节,要始终遵循围绕产业链来布局创新链的原则。只有这样,科技和经济才能紧密结合在一起,创新的优势和效益才能真正发挥出来。

    谷建全认为,目前河南构建空港创新体系,最大的劣势在于创新资源不足。因此,要加快构建高起点的协同创新体系,通过协同创新,融合创新机遇,把政、产、学、研、经紧密结合,可以有效整合资源,在最短的周期内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同时,要加快创新载体平台的建设。“一方面,引进跨国公司、国际上高端的研发机构;另一方面,根据本地产业链的需求,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工程技术中心、产业孵化机构等新型研发机构。”谷建全说。

    此外,谷建全表示,如何发挥政策优势,真正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并通过有效的金融体系来支撑持续的科技创新,都是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构建创新体系下一步需要突破的问题。③12

    航空港区建设要复合生态化发展

     郑州大学商学院院长,现代都市圈经济研究、中原经济区建设产业支撑体系研究主持人。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发展,我认为应该走一个复合生态化发展的道路。”8月28日,郑州大学商学院院长高友才开门见山地对记者说,所谓复合生态化发展,就是把航空港区关联的产业、企业、人口、资源、环境、文化、社会治理等各种要素在不同层次上实现链式化。

    “复合生态化发展要抓好两个核心主题,经济的复合生态化,其中最关键的是产业的复合生态化,要用显著的集群效应,在航空港区建立一个具有一定长度、深度和高度的产业价值链;社会治理的复合生态化,坚持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发展模式,最终形成港区产业、居住、生态功能区共同支撑的现代智慧航空港。”高友才说。

    实现郑州航空港区的复合生态化,最重要的是智力支撑,高友才认为,一方面是航空港区内部的智力支撑,航空港区要不断引进人才,构建一支高效、精干的管理服务技术人才队伍。另一方面是外部智力支撑,主要来自科研机构和高校。③9

    物流抢先以物促贸以物促产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现代物流研究所所长,河南航空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博士后。

    “发展航空港经济,可以‘物流抢先’,以物促贸,以物促产。”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现代物流研究所所长王永刚认为,目前我国正处于航空经济、民航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时刻,依托区位优势,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可以实施“航空物流与贸易一体化工程”,以物促贸,以物促产。

    王永刚建议,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应打造“国际贸易+物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包括采购、销售、融资、货物监管、原料供应及产成品销售在内的整套服务。同时,促进贸易便利化,通过互联网一站式为中小企业和个人提供金融、通关、物流、退税、外汇等所有外贸交易所需的进出口环节服务。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应定位为国际货源集散中心,可以打造新型的电商物流产业,构建中部国际品牌分销系统,形成覆盖中西部、辐射全国的跨境电子商务分销网络。”王永刚还建议,结合中原经济区建设,应科学规划“以物促产”,探索建立跨区域合作产业园区,总部在航空港经济实验区,工厂设在周边异地,从而辐射带动中原经济区腹地发展。③9

    

供稿人:河南省科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