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综合信息 要闻聚焦

中国科协党组发表文章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

来源: 河南省科协 时间: 2014-08-25

科技工作者永远怀念的“后勤部长”
——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

 中国科协党组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恰逢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邓小平同志光辉的一生中,对科技工作者极为关心,他是科技改革发展的总设计师,又甘当科技工作者的“后勤部长”,为中国科技事业的繁荣发展建立了卓越功勋。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之际,我们深切缅怀他的丰功伟绩,深入学习他关于科技和人才的重要论述和光辉思想,凝聚强大精神动力,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而努力奋斗。

  拨乱反正迎来科学的春天

  十年动乱,遭到全面破坏、处于停滞以至倒退的科学事业亟待恢复和发展。拨乱反正,恢复科研院所,重建科技队伍,使科学技术工作回归正轨,是当务之急。1977年邓小平同志再次恢复工作之后,依然主动要求分管科技和教育工作。同年5月,邓小平同志与中国科学院两位负责人谈话,指出:“要抓重点,要抓重点学校、重点科研院所、重点人才、重点项目。要从问题堆里找长远的、根本解决问题的东西。”8月,全国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9月,邓小平同志与教育部主要负责同志谈话,指出,“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

  1978年3月,广大科技工作者迎来了十年浩劫之后的第一次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同志在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阐明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理论,旗帜鲜明地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重申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脑力劳动者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强调“必须打破常规去发现、选拔和培养杰出的人才”,“把尽快地培养出一批具有世界第一流水平的科学技术专家,作为我们科学、教育战线的重要任务”。

  邓小平同志对党应当如何领导科技工作做了一系列极其深刻的论述,他指出,党委的领导主要是政治上的领导,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了把科学研究工作搞上去,还必须做好后勤保证工作,为科学技术人员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这也是党委的工作内容。他明确表示,愿意当科技工作者的后勤部长。

  “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会上郭沫若《科学的春天》道出了广大知识分子的心声,科技工作者欢欣鼓舞。在邓小平同志的号召和带动下,科学的春天到来了。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邓小平同志科学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中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明确地提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是值得信赖和依靠的力量。他指出,“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反对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要重视知识,重视从事脑力劳动的人,要承认这些人是劳动者”,“全党和全社会都要真正尊重知识,真正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

  邓小平同志把人才摆在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成败的关键地位,在科技、经济和教育体制改革中,他最关心的也是人才。邓小平同志亲自关心数学家陈景润的科研和生活,把黄昆调到半导体所当所长,给他配党委书记和后勤人员等,这些感人至深的事迹激励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在科技人员有关的人事制度方面,邓小平同志提出 “要创造一种环境,使拔尖人才能够脱颖而出。改革就是要创造这种环境。”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知识分子的待遇问题,他指出,知识分子待遇太低,这个问题无论如何要解决。我们不论如何困难,也要提高教师的待遇。这个事情,在国际上都有影响。知识分子的待遇问题要分几年解决,使他们感到有希望。

  邓小平同志提出要造就一支浩浩荡荡的工人阶级的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大军,要有一大批世界第一流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要打破常规发现、选拔和培养杰出的人才。1978年6月,邓小平同志在视察清华大学时,同教育部几位负责人谈话指出:“我赞成增大派遣留学生的数量,派出去主要学习自然科学。要成千上万地派,不是只派十个八个。”这一高瞻远瞩的决策拉开了中国大规模派遣留学人员的序幕。邓小平同志还指出,“接受华裔学者回国是我们发展科学技术的一项具体措施,派人出国留学也是一项具体措施”,“我们还要请外国著名学者来我国讲学”。 “我们的留学生有几万人,如何创造他们回来工作的条件,很重要”,“希望所有出国学习的人回来。不管他们过去的政治态度怎么样,都可以回来,回来后妥善安排”,“要利用外国智力,请一些外国人来参加我们的重点建设以及各方面的建设”。

  为科技工作者创造良好科研环境

  1961年7月,中央批准《关于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当前工作的十四条意见》, 要求整顿科学技术工作的规章制度,保证科学技术工作的正常秩序。其中明确提出必须保证科技人员每周有5/6的时间从事科研工作。邓小平同志指出,“‘科研十四条’是个好文件,可以试行,在实践中加以修订补充,使之成为科学工作中的宪法。就是要创造一个生动活泼、人心舒畅的局面,一个出科学成果的局面。党的领导干部要和知识分子交朋友,关心帮助他们;就是要老老实实当好勤务员,为科学家服务,替他们解决困难。”《科研十四条》,在自然科学界乃至整个知识分子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被邓小平同志誉为“科学工作的宪法”。

  邓小平同志重视改善科研环境和条件。1975年8月,邓小平同志在国防工业重点企业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科技人员应当受到重视。要给他们创造比较好的条件,使他们能够专心致志地研究一些东西。这对于我们事业的发展将会是很有意义的。1975年9月,邓小平同志在听取中国科学院负责同志汇报《关于科技工作的几个问题》(汇报提纲)时指出,要为研究工作创造条件,保护和管理好资料、材料、仪器、机器。

  1977年8月,邓小平同志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后勤工作的任务,就是要为科研工作、教育工作服务,要为科研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创造条件,使他们能够专心致志地从事科研、教育工作。1977年9月,邓小平同志与教育部主要负责同志谈话指出,大学里应当有一批热爱本职工作、勤勤恳恳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人,把这方面的工作管起来,使教学和科研人员能够集中精力做好业务工作,不要让他们为了设备和工作条件问题到处奔跑。

  改革激发科技工作者的创造力

  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战略设计,是邓小平科技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1977年,邓小平同志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科研部门、教育部门都有一个调整问题”,“体制搞得合理,就可以调动积极性”。他强调,科技体制的改革,是为了解放生产力,科学技术应当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新的科技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这对我国的科技体制改革产生了巨大的指导作用。

  邓小平清醒地认识到,要解决科技和经济结合的问题。1985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集中讨论了科技体制改革问题。同年3月,《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正式公布,正式开启了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进程。在运行机制方面,改革拨款制度,开拓技术市场。在对国家重点项目实行计划管理的同时,运用经济杠杆和市场调节,使科学技术机构具有自我发展的能力和自动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活力。在组织结构方面,改变过多的研究机构与企业相分离,研究、设计、教育、生产脱节,军民分割、部门分割、地区分割的状况。大力加强企业的技术吸收与开发能力和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能力的中间环节,促进研究机构、设计机构、高等学校、企业之间的协作和联合,并使各方面的科学技术力量形成合理的纵深配置。特别是在人事制度方面,克服“左”的影响,扭转对科学技术人员限制过多、人才不能合理流动、智力劳动得不到应有尊重的局面,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这一规定比较全面地体现了邓小平关于科技体制改革初期的基本设想。1987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的若干规定》针对“科技系统的组织结构基本未动,封闭的体系依然存在”等问题,对科研机构的改革提出了7条以“实行科研机构的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的分离”为重要方针的明确要求。

  1986年3月,邓小平对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四位科学家的“关于追踪世界高技术发展的建议”的报告做出批示,并要求有关负责同志,“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同年11月,中央正式批准实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即863计划。1988年8月,国务院批准实施以高新技术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为宗旨的火炬计划,批准建立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1年,邓小平为863计划工作会议题词:“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在863计划和火炬计划的支持下,大批科技工作者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迎头赶上,以陈春先、柳传志等为代表的一批创业者大胆探索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有效途径,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创业英雄不断涌现,引领中国创新崛起。

  关心支持青年人才成长

  邓小平同志对青年人才给予了最深切的期望。他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讲话指出,科学的未来在于青年。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我们工人阶级的杰出人才,是来自人民的,又是为人民服务的。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上,才能不断涌现出杰出人才。也只有有了成批的杰出人才,才能带动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1979年9月,邓小平同志为中国科协、教育部、国家体委、共青团中央联合举办的全国青少年科技作品展览题词:“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科学的希望。”

  邓小平同志重视对德才兼备青年人才的培养。他指出,德才兼备的青年,必须破格提拔,大胆使用,要破除陈旧的用才观点,努力营造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1985 年3月的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同志完整地提出了培养“四有”新人的人才目标,他说:“我们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时,一定要坚持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坚持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邓小平同志坚持“科技要发展,教育是基础”。1978年4月,邓小平同志出席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开幕式并发表讲话指出:“我们要在科学技术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不但要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而且首先要提高中小学教育的质量,按照中小学生所能接受的程度,用先进的科学知识来充实中小学的教育内容。”1983年10月,邓小平同志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984年1月,邓小平同志指出,要积极培训青少年。同年2月,邓小平同志听取工作人员对电子器件、基础材料、设备、人才培养、科研开发、计算机应用等各部分的介绍后指出: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

  邓小平同志为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作出了卓越贡献,为中华民族独立、繁荣、振兴和中国人民解放、自由、幸福奋斗一生,他始终在人民中间,也始终在人民心间,永远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崇敬的“后勤部长”。

来源:科技日报

供稿人:河南省科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