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综合信息 要闻聚焦

绘制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看中国发展新走向

来源: 河南省科协 时间: 2013-11-13

  新华网北京11月12日电(“新华视点”记者陈二厚、张晓松、刘铮、安蓓)11月12日,举世关注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胜利闭幕。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要求,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关键时期的盛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凸显出中国发展新的走向。

  改革牵引作用将进一步发挥 中国发展将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

  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分析指出,全会在总结35年改革开放成功实践基础上,重申发展是第一要务,强调改革是发展的动力,给社会各界吃了一颗“定心丸”,告诉人们未来中国仍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仍将坚持改革开放。

  过去35年,是我国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35年,也是我国历史上经济社会发展最快、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35年。

  “回顾发展历程,没有农村改革,就没有农产品的极大丰富和农业基础的稳固;没有国企改革和非公经济发展,就没有今天工业大国的地位;没有恢复高考,就不会有今天那么多的建设人才。是改革,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司长陈祖新说,“实现蓝图靠发展,发展要靠改革。过去的经验是这样,未来也是这样。”

  面向未来,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实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硬指标”,还要完成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一系列重要指标;与此同时,我国经济社会正面临转型升级的巨大挑战。

  新的历史起点上,靠什么突破体制机制障碍,顺利完成转型升级,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全会为我们指明了方向,那就是不仅要在经济领域充分发挥改革的牵引作用,而且要通过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聂高民看来,全会实际上为改革做好了“顶层设计”。比如,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重点,制订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的时间表,做出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决定等,“中央进一步加强改革的统筹协调,必将推动发展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 市场将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全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以前的提法是‘基础性’作用。对市场作用提法的升级,凸显了中央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的决心,打消了一些人对中国未来发展改革方面的疑虑,预计未来经济体制改革将有一系列新的重大突破。”王军说。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这是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的。中国改革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市场体系仍不完善、内生动力有待增强、潜在增长率有所下降等突出问题,成为下一步经济体制改革要着重攻克的难关。

  全会提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其中包括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着力清除市场壁垒,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等。

  聂高民认为,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虽然初步建立,但仍然存在不少壁垒;商品价格虽然实现了主要由市场来决定,但要素价格市场化仍然滞后;城乡建设用地的二元分割,制约了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下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来解决。

  经济体制改革既要激活微观活力,又要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全会在强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同时,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不应当把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对立起来,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都应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平等参与竞争,在此基础上是可以实现融合的,股份制就是一种混合所有制。”聂高民强调。

  在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的同时,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全会提出,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王军认为,在坚定推进市场化改革解决政府“越位”问题的同时,要解决好政府的“缺位”问题。在简政放权、减少对微观经济的直接干预的同时,要加强市场监管,尤其是事中、事后的监管,维护好市场秩序;要增强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职能,大力发展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

  社会公平正义提速 发展成果将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改善民生,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全会提出,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需求。

  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全面深化改革,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正面回应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意味着促进公平正义将进一步提速。”王军说。

  改革开放35年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随着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以及区域差距的扩大,征地拆迁、公平竞争、收入分配、教育医疗等方面问题不断凸显,提速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愈加迫切。

  “从以人为本到进一步强调促进公平正义,体现了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丁宁宁说,“公平正义不是拉平,而是要让大家在享受同等基本公共服务的条件下,在同样的法治环境下平等竞争。与此同时,要让社会保障体制为人民群众提供最后的支持,让人民在遇到问题时仍然充满希望。”

  迟福林认为,收入分配改革在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全社会都非常期盼。预计下一步在财税体制改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收入规范化等方面将会有更多政策出台。

  全会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全会还指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

  迟福林说,改革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体化进程,为新型城镇化进程找出了一条路,是促进公平正义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也为下一步农村改革指明了方向,对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激发农民积极性传递了重要信号。

  “经济改革和社会改革必须并行推进。”聂高民说,全会提出要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创新社会治理,这必将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真正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供稿人:河南省科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