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综合信息 要闻聚焦

石常从天降,重视勿慌张——专家解读“陨石雨”

来源: 河南省科协 时间: 2013-02-17

 

车里雅宾斯克陨石坠落现场直击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一座工厂受陨石坠落影响严重受损(2月16日摄)。根据最新数据,莫斯科时间15日早晨在车里雅宾斯克州发生的陨石坠落已造成约1200人受伤,主要是挫伤、骨折、割伤和脑外伤。车里雅宾斯克州众多建筑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坏。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新华网南京2月16日电(记者蔡玉高、周润健)15日发生的俄罗斯“陨石雨”事件引发了公众对小行星撞击地球话题的关注。天文学家表示,该事件提醒各国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天体碎块和小行星的监测,尤其是防止直径较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但公众对此也无需过度紧张,毕竟个头大、危害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属于极小概率事件,且目前国际天文学界已经掌握一系列办法,以阻止它们“袭击”地球。

小行星每年都“袭击”地球 伤人却很罕见

莫斯科时间15日早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发生陨石坠落,目前已造成1200人受伤,主要是挫伤、骨折、割伤和脑外伤。该“陨石雨”事件引发公众热议与担忧。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介绍,15日发生的“陨石雨”事件其实就是个头很小的小行星撞击地球所造成的。根据所掌握的信息,此次事件是一颗约两米直径、重10吨的小行星,以每秒约15千米的速度冲进地球大气层所引起的。该小行星在进入大气层后分裂为几块较大的陨石和许多小陨石块,强烈压缩前面的空气,产生高温气体火球和很强的冲击波,从而冲击和打碎玻璃,击伤附近居民。

王思潮表示,小行星撞击地球每年都会发生,只是大部分时候因为其个头太小,袭击的又大多为无人区,不会造成人员伤亡,因此没有引起公众的关注。此次俄罗斯发生的这一事件,造成如此大的影响在历史上并不多见。

天文资料显示,进入20世纪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影响较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的事件发生了多次,最大的一次发生在1908年6月30日早晨7时许,一颗直径60米的小行星在俄国通古斯地区上空爆炸,其爆炸威力相当于200颗广岛原子弹(但无明显放射性),一举摧毁2000多平方公里的古老森林,所幸没有人员伤亡。

在我国,最近的一次影响较大的“陨石雨”事件发生在1976年3月8日。当天下午,在吉林省吉林市附近地区,“陨石雨”穿透地面1.7米的冻土层,又扎进地层4.8米,砸开了一个直径达2.1米的大深坑。其中最大的一块陨石重达1170公斤,庆幸的是也未造成人员伤亡。

2月15日,在位于俄罗斯乌拉尔山脉东麓的车里雅宾斯克州萨特卡市附近,陨星在空中留下一道轨迹。

小概率、高危险 “陨石雨”事件需重视

在国际天文学界,目前对陨石与小行星并无明确界限,直径1米以上的陨石都可称为小行星。小行星大多由石块、金属和尘埃构成,小如卵石,大如山脉,形状不规则,外表暗淡。它们本该聚集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被天文学家称为“小行星带”的地方绕太阳公转。但它们由于质量较小,常被大行星的引力摄动而远离原来的轨道。在这种情况下,地球可能成为它们的目标。同样道理,彗星也可能对人类造成危害。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赵海斌表示,这起事件告诉人们,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危险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一直存在的。

王思潮、赵海斌等天文学家介绍,体积较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是典型的小概率、高风险事件。国际天文学界的统计分析显示,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大小与其体积大小是成反比的,即体积越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可能性就越小。直径10公里以上的小行星大约1亿年一次,直径1公里以上的大约50万年一次,直径140米以上的5000年-1万年一次,像通古斯那样的大约三五百年一次。

王思潮介绍,俄罗斯的“陨石雨”事件的发生一点征兆都没有,这表明目前人类对小行星的监测不能尽如人意,特别是对直径只有几米的小行星,由于此类小行星个头小、非常暗,因此很难被观测到。这就需要全球天文学界进一步提高观测水平,防患于未然。

一块陨石2月15日早晨坠落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这一罕见的自然现象导致不少居民受伤,但没有对当地的生活保障系统造成影响。 新华社发

全球需协力应对 公众不必过度恐慌

王思潮等天文学家表示,尽管风险一直存在,但毕竟危害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属于极小概率的事件,因此公众无需过度恐慌。

事实上,自俄罗斯通古斯事件发生后,国际天文学界就逐步重视近地天体撞击地球的风险。1993年4月,10多个国家的60多位科学家在意大利召开专门的国际会议,并发表宣言指出,近地小天体的碰撞,对于地球的生态环境和生命演化至关重要,绝不亚于其他自然灾害,国际社会要进一步协调努力。

记者采访了解到,近年来,美、英、法、德、日、俄等国家联手建立了近地天体国际监测网,先后发现了近千颗具有潜在威胁的近地小行星。其中天文学家最关注的一颗名为“阿波菲斯”的近地小行星。据测算,到2029年直径约300米的这颗小行星与地球的距离将不到4万千米,这一距离与16日凌晨飞掠地球的小行星2012DA差不多,但目前已基本排除撞击地球的风险。

为及时搜索出对地球存在潜在威胁的近地天体,我国的中科院也在1999年组建了“近地天体探测和太阳系动力学研究”团组,已在江苏省盱眙县建立了紫金山天文台近地天体观测基地,并成功安装了1.2米施密特近地天体探测望远镜。负责观测工作的赵海斌介绍,目前发现了拥有临时编号的新小行星1000多个,其中100多颗小行星已经精确定轨,获得了永久编号。

王思潮表示,近年来,随着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国际天文学界正在不断提升应对小行星“袭击”的水平。在监测潜在威胁小行星、有效测算其轨道的基础上,一旦发现对地球存在严重威胁的小行星、彗星时,即可发射载有爆炸装置的火箭或飞船,在小行星的附近引爆以改变其速度和运行方向,从而保障地球的安全。

天文学家表示,应对小行星撞击地球依然任重道远,此次事件提醒世界各国还需进一步加大投入,尽最大可能提高相关科研水平。

供稿人:河南省科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