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综合信息 要闻聚焦

陈希书记撰文解读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

来源: 河南省科协 时间: 2011-07-28

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 陈希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科技工作,近年来连续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布实施国家中长期科技、人才和教育规划纲要,完成了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顶层设计,形成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人才是根本的战略布局。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对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战略部署,把科学发展作为发展主题,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发展主线,突出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对科技工作和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刚刚颁布的《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勾画出未来五年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为做好新形势下的科技工作指明了方向。中国科协是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科协工作既是国家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更好地把科协工作融入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发挥优势、展现特色,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为胜利完成“十二五”规划、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充分发挥学会作为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作用,大力促进科学技术的繁荣发展

  学术交流是孕育科学新理论、新思想的“摇篮”,是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的“催化剂”,是创造发明突发灵感的“点火器”。学会作为科技工作者基于相同或相近的学科、专业或兴趣结成的科学共同体,积极组织同行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是其重要的组织功能。正是在不同行业、不同学科的交流沟通中,在不同学派、不同观点的交辩质疑中,最新的科技成果得到展示和评价,科技工作者的创造思维得到激发和升华,自主创新的源头活水得到激荡并充分涌流。

  目前,中国科协拥有190多个代表国内自然科学类最高学术水平的全国学会作为团体会员,31个省级科协有3805个省级学会,还有3100多个县级以上地方科协,17000多个企业科协,1万多个街道科协,700多个高校科协,32000多个乡镇科协等,形成了覆盖5800万科技工作者的科协组织网络。各级科协及所属学会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打造一批精品科技期刊,不断提高学术交流质量和实效,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参与学术交流更加便利。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期间,科协系统共举办国内学术会议7.3万场,参会人次960余万; 2010年,中国科协所属43种精品科技期刊总被引频次位居全国科技期刊第一,30种影响因子位居第一,41种综合评价位居第一。为帮助科技工作者及时了解相关学科进展情况,中国科协自2007年起先后组织85个全国学会、4300余位专家学者参与研究,发布学科进展研究报告131本。立足用好国际国内科技资源,五年来科协系统在华共举办国际学术会议4800余次,承办第二届国际古生物学大会等国际重要科技会议,与会国外科学家22万余人次,我国科技工作者参与国际科技交流的渠道更加通畅。通过深入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学会作为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作用,科协作为推动国家科技事业发展重要力量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十二五”时期,各级科协及所属学会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动科技事业发展的中心任务,在促进科学技术繁荣发展方面更加奋发有为。一是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导向,引导科技工作者围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民众生活品质,在基础共性技术、前沿关键技术以及民生科技领域加大攻关力度,广泛开展学术交流,用更多的原创性研究成果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坚实的科技支撑。二是以充分发挥学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为着眼点,搭建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学术交流平台,进一步提高学术交流的质量和实效,重点办好中国科协年会,深化学科进展研究和发布活动,举办高端前沿学术会议,培育形成一批国际知名的精品科技期刊,用高水平的研讨活动吸引科技工作者参与到学术交流中来。三是以统筹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科技资源为立足点,支持全国学会和我国科学家积极参与民间国际科技事务,继续推进加入工程师国际互认体系工作,加强巩固与港澳台地区的民间科技交流,不断提高对外科技交流的质量和水平。

   二、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充分发挥科协作为科普工作主要社会力量的作用,大力促进科学技术的普及推广

  普及科学技术不仅是科技发展问题,也是民生问题、社会问题、文化问题,怎么强调重要都不过分。科技成果只有为全社会所掌握、所应用,才能发挥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最大力量和最大效用。在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如果没有劳动者素质的大幅度提高、没有人的全面发展,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任务就难以实现。普及科学技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是我们加快发展、改善民生的必然选择。

  当前,与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的公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只相当于这些国家和地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为彻底改变这一局面,2006年以来,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动员全社会力量,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科学素质纲要的实施取得显著成效,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从2005年的1.60%提高到了2010年的3.27%,人民群众更加直接、更加充分地享受到科技创新所带来生活品质的提升。我国科普基础设施也得到很大改善,科技类博物馆目前已经有582座,其中“十一五”期间新建成开放155座,从新建馆的绝对数和增长幅度来看,超过了任何国家。我们还设定了更加长远的目标,到2015年,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要超过5%,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水平。可以预见,随着科学素质纲要的不断深入实施,在提高以农民、青少年、社区居民、公务员和领导干部以及城镇人口为重点人群科学素质的示范带动下,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水平一定会实现既定目标。

  “十二五”时期,各级科协组织要牢牢抓住科普工作被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难得机遇,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即将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关注民生、面向基层,突出重点、服务创新,广泛动员社会参与,积极推动公平普惠,着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努力激发全民族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一是大力发展民生科普,加强农民和社区居民,特别是进城务工人员、新生代农民工、农村留守儿童、农村妇女,以及老年人的科普工作,逐步缩小城乡居民之间、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居民之间的科学素质差距。在做好日常性科普的同时,重点做好应急科普、前沿科普,特别要做好科技知识和科学方法的传播和普及。二是着力推动科普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通过改善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条件,促进科普资源共建与共享,加强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推动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科普公共服务能力,促进基本科普服务的公平普惠。三是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科研人员参与科普工作,建立完善科普人才培养和动员机制,研究制定科普专职工作者的评价标准,努力造就一支专兼结合、规模适度、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科普人才队伍。四是探索建立科普投入与产业保障机制,贯彻落实和进一步完善有利于科普产业发展的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措施,拓宽科普产业投融资渠道,推动科普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三、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充分发挥科协作为党管人才的重要助手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重要平台的作用,大力促进科技人才的成长提高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近5800万,成为世界上科技人力资源总量最大的国家,这是加快发展我国科技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人才智力支撑。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我国科技人才总体质量不高、人才结构和布局不合理、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创新创业能力不强等问题依然突出,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比,大力培养和用好用活创新型科技人才,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近年来,中国科协坚持以科技工作者为本,积极搭建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人才工作平台,在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是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扎实深入,在全国设立504个国家级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131个省级站点,每五年开展一次全国性综合调查,每年组织若干次专项调查,开展科技人力资源研究,及时了解、准确反映科技工作者在就业方式、科研环境、生活状况、流动趋势和思想观念等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党和政府与科技工作者之间建立起畅通稳定的双向沟通渠道。二是科技人才表彰举荐活动积极活跃,围绕发现和举荐一流科技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先后3次推荐两院院士候选人,其中42人当选中科院院士,37人当选工程院院士。着力打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奖励品牌,联合中组部、人社部认真开展中国青年科技奖等品牌奖项评选工作,从1000余位历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中涌现出46位院士、30位大学校长、81位科研院所负责人。深入实施“海外智力为国服务行动计划”,推荐引进100余名海外高层次人才。三是优秀科技工作者宣传力度明显加大,坚持以科技人物宣传为主线,通过央视《大家》栏目等主流媒体大力宣传在科技创新和普及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创新团队,联合中组部等11部委启动实施“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及时把反映老科学家学术成长经历的重要资料保存下来,受到中央领导同志充分肯定和科技工作者热烈欢迎。四是服务科技工作者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自2008年起创设“中国科协会员日”,在每年12月15日组织全国学会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会员服务活动。定期组织看望中国科协七大代表,听取意见建议,畅通联系渠道。五是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进一步加强,推动建立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发布实施《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试行)》和《学会科学道德规范(试行)》,印发宣传《中国科协致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倡议书》,组织“院士专家科学道德教育活动宣讲团”深入高校开展巡讲活动,倡导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维护科技界的良好社会声誉。五年来,科协作为党管人才的重要助手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重要平台的作用日益突显。

  “十二五”期间,各级科协组织要把促进科技人才成长提高作为服务科技工作者的抓手,在推动建设人才强国方面更加积极进取。着眼于为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环境,深入开展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为党和政府制定科技人才政策提供依据。着眼于推动形成创新人才竞相涌现的良好局面,大力表彰奖励优秀科技工作者,精心打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品牌奖项,努力完成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人才规划纲要和教育规划纲要赋予科协组织的各项任务,发现举荐一批承前启后、堪当重任的青年科学家。着眼于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充分发挥同行评议的基础作用,认真做好两院院士初遴选工作,积极推荐我国科学家担任民间国际科技组织领导职务,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高度重视知识更新和专业培训工作,发挥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竞赛活动的重要作用,努力使科协成为发现举荐优秀人才的重要通道。着眼于调动激发全社会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深入实施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进一步加大对基层一线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宣传力度,重点办好中国科协会员日等重要活动,着力培育打造一批科技工作者认可、社会广泛关注的科技工作者宣传品牌,帮助科技工作者从同行认可走向社会认可和政府认可。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注重发挥专业学会在规范学术行为方面的独特作用,大力发展科学文化,培育创新文化,推动制定预防和惩治学术不端行为的政策法规,加大科学道德规范实施力度,广泛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活动,引导科技工作者坚定理想信念,努力成为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严谨治学的力行者、优良学术道德的传承者。

  “十二五”时期,中国科协还将扎实推进国家级科技思想库建设,组织科技工作者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努力把科技工作者个体智慧凝聚上升为有组织的集体智慧,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发挥好科技思想库的作用。

来源:2011年7月28日《科技日报》头版

供稿人:河南省科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