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综合信息 要闻聚焦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工作报告

来源: 河南省科协 时间: 2011-07-11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

  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2011年5月30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认真审议了韩启德主席代表第七届全国委员会所作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工作报告,认为工作报告对过去五年的工作总结实事求是,对形势的分析透彻深入,对今后五年的工作建议切实可行,决定:通过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工作报告。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建设创新型国家

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韩启德

各位代表:

  我受中国科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朋友们提出意见。

五年来的主要工作

  过去的五年,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广大科技工作者紧紧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开拓进取、奋发有为,取得了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千万亿次高效能计算机、高速轨道交通、载人深潜器、铁基超导、量子通讯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为支撑国家重大工程和重大任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伴随着科学技术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科技工作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科技人力资源总量接近5800万,已经成为党和国家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

  五年来,中国科协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要求,自觉用中央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推动发展,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认真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奋力拼搏、开拓创新,明确提出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科技工作者服务、加强自身建设(以下简称“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定位,“搭建平台、资源共享”的工作思路,“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方式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基层、务求实效”的工作要求,推动发布《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会同中组部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动员和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新贡献的若干意见》,制定出台加强科普工作、学会工作、企业科协工作和人才工作的系列文件,圆满完成中国科协七大部署的任务,谱写了科协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一、充分发挥科协组织的特色和优势,努力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一是学术交流广泛深入。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导向,五年来共举办国内学术会议7.3万场,参会人次960余万,学术交流质量和实效不断提高。着眼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的学术交流品牌,与北京、湖北、河南、重庆和福建等省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中国科协年会,成功完成由学术年会向综合性年会的转型,明确了大科普、学科交叉、为举办地服务的年会定位。积极举办跨学科、跨专业、系列性学术交流活动,先后举办126期青年科学家论坛和49期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小型高端前沿学术交流日趋活跃。深入实施精品科技期刊工程,加大支持力度,在2010年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排行榜中,43种精品科技期刊总被引频次位居第一,30种影响因子位居第一,41种综合评价位居第一。为帮助科技工作者及时了解相关学科进展情况,自2007年起建立学科进展研究发布制度,先后组织85个全国学会、4300余位专家学者参与研究,发布学科进展研究报告131本,社会影响广泛。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不断创新学术交流形式,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参与学术交流更加便利。

  二是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日趋活跃。围绕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2007年召开企业科协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企业科协是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重要力量,与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国资委联合下发《关于在企业深入开展“讲理想、比贡献”活动的意见》,开展创新方法培训,推动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不断深入。探索推出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这一社会科技资源服务企业创新发展的崭新形式,积极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受到地方政府和企业热烈欢迎。五年来,全国共开展“讲理想、比贡献”活动18.1万项,参与科技工作者780万人次,建立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667个,为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作出重要贡献。

  三是科普惠农兴村成效显著。围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自2006年起与财政部联合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通过以奖代补、奖补结合等方式,表彰奖励在“三农”工作中贡献突出的农村科普先进单位和个人,努力把更多的科技资源引向农村,被誉为农村科普的一面旗帜。五年来,中央财政累计拨付专项资金7.5亿元,表彰先进单位和带头人4659个,带动农户2145万多户,涌现出一大批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带动下,各级地方财政投入资金累计近5亿元,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3.7万余个,基层科普工作更加活跃。

  四是决策咨询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围绕服务科学决策,组织科技工作者深入调查研究,提交了“老科学家学术成长历史资料亟待抢救”、“关于建立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议”、“关于加强我国电子文件科学管理的报告”等一批有份量、有影响的调研报告,部分研究成果纳入国务院工作安排之中。扎实推进国家级科技思想库建设,自觉把有组织的调查研究同科技工作者建言献策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举办中国科协年会党政领导与院士专家座谈会、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专家论坛等重要活动,着力搭建科学家与决策者交流互动平台,努力把科技工作者的个体智慧凝聚上升为有组织的集体智慧。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积极搭建专家季谈会、科技专家咨询委员会、调研月等各具特色的决策咨询平台,不断提高服务科学决策的能力和水平。五年来,科协系统合计举办专家论坛7800余次,提供决策咨询报告2.2万余篇,7400余篇获得批示,科协决策咨询工作展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五是对外科技交流合作不断深化。配合国家外交大局,积极实施联合国咨商专项,代表中国科技界加入240余个民间国际科技组织,推荐317位科学家担任民间国际科技组织各类职务,支持参与民间国际科技交流研讨,我国科学家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明显增强。立足用好国际国内科技资源,五年来在华举办国际学术会议4800余次,承办第二届国际古生物学大会等国际重要科技会议,与会国外科学家22万余人次,我国科技工作者参与国际科技交流的渠道更加通畅。紧紧围绕中央对港澳台工作大局,以做好中高层科技人员和青少年工作为重点,通过举办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系列科技活动、海峡两岸青年科学家学术活动月等活动,进一步密切与港澳台地区的科技文化联系。

  二、深入实施《科学素质纲要》,推动形成社会化科普工作格局

  一是推动《科学素质纲要》颁布实施。按照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部署,联合14部委研究起草《科学素质纲要》,并由国务院发布实施。充分发挥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的组织协调作用,积极推动建立健全纲要实施工作机制,全国30个省(区、市)、90%以上的地(市、州)和80%以上的县(市、区)成立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机构,形成党委和政府加强领导、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社会化科普工作格局。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牵头对12个省(区、市)纲要实施情况督查结果显示,各地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科学素质工作,多数省(区、市)以党委和政府名义印发实施意见,将科学素质工作纳入绩效考核管理范围,纲要实施取得显著成效。

  二是未成年人、农民等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务实高效。坚持以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为重点,努力把科普工作纳入《科学素质纲要》框架之内。与中央文明办、教育部、科技部等联合开展科教进社区、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馆活动进校园等活动,与农业部联合制定《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大纲》,与国家民委等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科技工作的若干意见》,与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人社部联合开展农民工安全生产科普活动,与中组部联合开展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与试点工作,与中直工委共同举办中央直属机关领导干部科技报告会,努力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提升。第八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显示,中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已经从2005年的1.60%提高到3.27%,实现了《科学素质纲要》确定的“十一五”时期发展目标。

  三是主题科普活动品牌效应不断扩大。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主题,着力打造全国科普日活动品牌,推动主题科普活动进学校、社区、农村、企业、机关,把科学素质工作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2010年“六一”国际儿童节期间,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到中国科技馆新馆,与首都少年儿童一起参加“体验科学、快乐成长——希望一号小卫星”科普活动,引起强烈社会反响。中央书记处领导同志连续五年同首都各界群众一起参加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各地科普活动的深入开展。五年来,科协系统共举办主题科普活动123万次,参与公众超过9亿人次,同时积极参与全国科技活动周、科技下乡等活动,努力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高效的科普服务。

  四是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成效显著。发布实施《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方案(2008-2010年)》,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创作,推动优质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建成开通中国数字科技馆,公众访问量超过1.7亿人次。“科普大篷车”广播电视节目在全国2275家电视台播出,形成覆盖全国的科普节目电视播出网络。围绕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联合主办“科技圆梦想、和谐迎奥运”科普互动体验展全国巡展,组织开展“相约名人堂——与院士一起看世博”活动,社会反响良好。评选颁发首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推出《科学启示录》、《世博的科学传奇》等一批精品科普作品,出版科普图书5000余种,科普资源储备更加丰富多彩。

  五是基层科普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以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联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中科院等13个部委制定实施《科普基础设施工程实施方案》,编制发布《科普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08-2010-2015年)》,指导促进各类科普基础设施快速发展。目前全国科技类博物馆已达582座,其中“十一五”期间建成开放155座;中国科技馆新馆示范带头作用显著,日均接待观众1万余人次;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达到713个,成为引领基层落实《科学素质纲要》的重要抓手。各级科协及所属团体结合专业和地方实际,积极发展各类社会化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科普宣传栏、科普活动站、科普大篷车等城乡基层科普设施,提升应急科普服务能力,在科学应对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强烈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和科学重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坚持以科技工作者为本,着力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一是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扎实深入。着眼于在党和政府与科技工作者之间建立畅通稳定的双向沟通渠道,积极推动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制度,每五年开展一次全国性综合调查,每年组织若干次专项调查,开展科技人力资源研究,及时了解、准确反映科技工作者在就业方式、科研环境、生活状况、流动趋势和思想观念等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第二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等一批调查报告引起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着力建设布局合理、动态调整、两级联动、规范科学的调查站点体系,在全国设立504个国家级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131个省级站点,科技工作者反映意见建议的渠道更加通畅。

  二是科技人才表彰举荐活动积极活跃。围绕发现和举荐一流科技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先后3次推荐两院院士候选人,其中42人当选中科院院士,37人当选工程院院士。联合中组部、人社部认真开展中国青年科技奖等品牌奖项评选工作,从1000余位历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中涌现出46位院士、30位大学校长、81位科研院所负责人。着力打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奖励品牌,2010年评选产生977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从50名候选人中由公众投票产生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使评选活动成为声势浩大的科技工作者宣传活动。充分发挥“千人计划”窗口单位作用,深入实施“海外智力为国服务行动计划”,推荐引进100余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设立的各类科技奖项,也已经成为我国科技奖励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三是优秀科技工作者宣传力度明显加大。坚持以科技人物宣传为主线,通过央视《大家》栏目等主流媒体大力宣传在科技创新和普及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创新团队,组织拍摄《大爱如天》、《钱学森》等科学家题材电视电影,充分展示当代优秀科学家的光辉业绩和高尚品格。联合中组部等11部委启动实施“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及时把反映老科学家学术成长经历的重要资料保存下来,让老科学家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受到中央领导同志充分肯定和科技工作者热烈欢迎。

  四是服务科技工作者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立足打造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活动品牌,自2008年起创设“中国科协会员日”,在每年12月15日组织全国学会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会员服务活动,进一步密切科协与学会、学会与会员、会员与会员之间的联系,夯实学会基础。定期组织看望中国科协七大代表,听取意见建议,畅通联系渠道。各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积极探索服务会员的新途径,开设会员服务专线,尝试建立科协常委联系点制度,获得科技工作者的认可和好评。

  五是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进一步加强。联合科技部、中科院、工程院等部门建立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大力推进科研诚信建设。发布实施《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试行)》和《学会科学道德规范(试行)》,印发宣传《中国科协致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倡议书》,倡导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维护科技界的良好社会声誉。针对科技界学风问题进行专题调查,形成调查报告,受到国务院领导同志高度重视,有力推动了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组织“院士专家科学道德教育活动宣讲团”,深入高校开展巡讲活动,引导青年学子正确认识科学研究。与美国科学促进会发表联合声明,联合成立科学道德指导委员会,协调双方在科学道德领域的合作,产生良好效果。

  四、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建设好科技工作者之家

  一是党建工作扎实有效。以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为契机,组织各级科协及所属团体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学习活动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不断增强做好科协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为主题,以提高服务能力为载体,积极组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确定8个整改落实项目、30项整改落实任务和174条具体措施并认真落实,机关群众满意率达到99.6%。组织所属全国学会扎实开展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建立党组织的全国学会达到107个。紧紧围绕“抓党建、促发展”主题,以当好科技工作者之家、争当优秀科协工作者为载体,广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二是组织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及时修订《中国科协常委会工作规则》,完善工作制度,先后召开16次常委会议、6次全委会议,充分发挥14个专门委员会的重要作用,推动科协工作顺利开展。进一步加强工作人员队伍建设,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发布实施《中国科协团体会员管理办法(试行)》,新接纳15个学会为中国科协团体会员。截至2008年末,中国科协各级学会拥有个人会员1250余万,团体会员50余万个,科协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三是学会吸引力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及时召开全国学会工作会议,制定下发《全国学会组织通则》,推动学会健康发展。与中科院、农业部分别签署学会共建协议,努力为54个挂靠学会创造良好工作条件和氛围。加强对所属学会工作的调研、指导和培训,联合民政部共同设立学会创新发展资助项目,着力培育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示范性学会。引导和支持学会积极承接政府转移的社会化服务职能,广泛开展科技奖励、科技评价和科技人才评价活动,学会对会员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四是科协基层工作扎实深入。结合基层科协实际,与科技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县(市)科技工作和科普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修订《全国县级科协组织通则》,规范县级科协组织建设工作,截至2010年底独立建制县级科协达到2175个。切实加强分类指导,科协基层组织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截至2010年底共有企业科协1.7万余个,个人会员310万;高校科协700余个,个人会员54万;街道科普协会1万余个,个人会员56万;乡镇科普协会3.2万余个,个人会员183万;农村专业技术协会10余万个,个人会员1200余万人,为在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是科协事业发展态势良好。全国15个省(区、市)党委和政府出台文件,加强和改善对科协工作的领导,为做好新形势下的科协工作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五年来,科协系统整体经费大幅增长,中央财政对中国科协投入47亿元,是“十五”期间的4倍多;全国学会获得政府补助收入10.3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1倍多;地方科协财政投入140亿元,比“十五”期间将近翻了一番。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中国科技会堂完成改造,部分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办公条件明显改善,信息化建设得到加强,科协服务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

  实践证明,中国科协七大以来的五年,是科协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五年,也是科协事业继往开来、繁荣发展的五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密切配合的结果,也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科协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团结奋斗、辛勤工作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中国科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并以本次大会的名义,向党中央、国务院,向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向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科协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

  回顾五年来的科协工作,我们深切体会到:

  ——坚持党对科协的领导,是促进科协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科协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科协事业的发展进步同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密不可分,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领导,而又坚持独立自主、民主办会的原则。中央书记处每年听取科协工作汇报,对科协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这是科协事业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重要保证。实践证明,只有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穿到科协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科协组织才能把广大科技工作者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才能把科协工作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中来部署和推进,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坚持“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定位,是做好科协工作的内在要求。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科技工作者服务,是科协组织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的根本要求,也是做好国家科技工作的根本要求。实践证明,“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定位,“搭建平台、资源共享”的工作思路,“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方式,符合中央精神,切合科协实际,有利于充分发挥科协组织作为党和国家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有利于充分发挥学会作为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作用,有利于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作为先进生产力开拓者和先进文化传播者的重要作用,为科协事业开辟更大的发展空间。

  ——坚持以科技工作者为本,是做好科协工作的重中之重。科协是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科协工作主要是做人的工作,做科技工作者的工作。科协组织要更加有效地服务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必须自觉把加强党和政府同科技工作者的联系作为基本职责,把激发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作为根本任务,把竭诚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作为自觉行动,把科技工作者是否满意作为衡量科协工作的主要标准,依靠科技工作者开展活动,努力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广大科技工作者动员和组织起来,把他们的创造热情和创新活力凝聚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上来。

  ——坚持在遵循规律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是引导科协事业繁荣发展的基本方法。科协工作既要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也要充分体现和遵循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科技人才成长规律和人民团体发展规律。实践证明,科协组织存在并充分发挥作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发展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协组织联系、团结和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是党领导科技工作、提高执政能力的成功经验。只有立足科协实际,积极探索认识科协事业发展规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科协工作才能获得社会广泛认可和支持,科协事业的发展道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坚持重心下移、深入基层,是夯实科协事业发展基础的关键。科协是科技工作者之家,把各领域各层次的科技工作者和海外科学家团结好、联系好,是中央交给中国科协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就要求科协工作更加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实际,切实做到哪里有科技工作者科协工作就做到哪里、哪里科技工作者密集科协组织就建到哪里,充分发挥企业科协、农技协、园区科协、街道社区科普组织等科协基层组织的重要作用,为基层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基层群众服务,让科协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真正赢得科技工作者的信任和社会公众的支持。

  ——坚持打造活动品牌,是提升科协组织社会形象的有效途径。科协工作量大面广、资源有限,这就决定了科协组织开展活动必须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千方百计打造科协活动品牌,以品牌促工作、带全局。实践证明,中国科协精心打造的“全国科普日”、“中国科协年会”、“中国科协会员日”等活动品牌,展示了科协组织的特色和优势,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对科技工作者的吸引力凝聚力越来越强,必须长期坚持下去。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科协的重要职责相比,与广大科技工作者和人民群众的殷切期望相比,科协工作还有不小差距,主要表现在: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渠道和方式还需进一步拓展,学会创新发展仍不平衡,科普资源共建共享还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县级科协基础薄弱,基层组织覆盖面不广,科协组织的社会形象不够鲜明,自身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等。这些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亟待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未来五年的工作建议

  党中央、国务院向来高度重视科技工作,近年来连续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布实施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人才规划纲要和教育规划纲要,把“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指导方针,与“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人才发展指导方针和“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教育工作指导方针有机统一起来,完成了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顶层设计,形成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人才是根本的战略布局,为做好新形势下的科技工作和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

  科技工作者是科技活动的直接承担者,也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先进文化的传播者。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需求,面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殷切期待,科技工作者要积极行动起来,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勇敢地担负起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使命,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不畏艰险、奋力拼搏,推动低碳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献智出力。要紧紧围绕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和关键领域,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推动提高主导产业国际竞争力;紧紧围绕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创造和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抢占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为未来发展开辟广阔空间;紧紧围绕生态环境、卫生健康、食品安全等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大力发展民生科技,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紧紧围绕发展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普及科学技术,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宣传科学发展理念和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科技进步和创新打下最深厚最持久的基础。

  科协是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科协工作是国家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新形势下的科协工作,要求各级科协及所属团体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和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要求,自觉把科协工作融入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之中,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自主创新,服务科学发展,提升科学素质,促进社会和谐,为胜利完成“十二五”规划、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第一,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面更加奋发有为。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导向,引导科技工作者围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民众生活品质,在基础共性技术、前沿关键技术以及民生科技领域加大攻关力度,广泛开展学术交流,用更多的原创性研究成果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以充分发挥学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为着眼点,搭建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学术交流平台,重点办好中国科协年会,深化学科进展研究和发布活动,举办高端前沿学术会议,培育形成一批国际知名的精品科技期刊,用高水平的研讨活动吸引科技工作者参与到学术交流中来。以把更多的社会科技资源引向企业、引入农村为着力点,深入开展“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大力发展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加大“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力度,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不断提高科学生产和文明生活的能力和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以凝聚创新智慧、服务科学决策为切入点,扎实推进国家级科技思想库建设,组织科技工作者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努力把科技工作者个体智慧凝聚上升为有组织的集体智慧。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出发点,积极参与文化建设,大力发展科普文化产业,努力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把科技工作者作为先进文化创造者、传播者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以统筹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科技资源为立足点,支持全国学会和我国科学家积极参与民间国际科技事务,继续推进加入工程师国际互认体系工作,加强巩固与港澳台地区的民间科技交流,不断提高对外科技交流的质量和水平。

  第二,把推动科普资源共建共享作为服务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关键,在广泛普及科学技术方面更加务实高效。以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为契机,根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部署,认真履行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职责,积极完成科协牵头承担的各项任务,切实加强重点人群科学素质工作,深入实施科普人才建设工程,扎实推进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努力实现“十二五”期间基本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所占比例达到5%的目标。以主题科普活动为载体,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主题,重点办好全国科普日活动,积极探索动员社会力量、结合社会热点开展科普活动的渠道和机制,把优质高效的科普服务送到千家万户。以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为抓手,广泛开展各类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和社区科普活动,努力打造提升城区居民科学素质的城市科普活动品牌。以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为平台,继续开展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创建活动,引导各地积极推进科技类博物馆建设,建立健全国家应急科普体制和机制,切实增强基层科普服务能力。以整合社会科普资源为重点,扎实推进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单位优质科普资源集成共享,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特别是企业参与科普资源开发,努力把中国科技馆建成为国际一流的科普展教中心、优质科普资源研发中心和集成共享中心。

  第三,把促进科技人才成长提高作为服务科技工作者的抓手,在推动建设人才强国方面更加积极进取。着眼于为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环境,深入开展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为党和政府制定科技人才政策提供依据。着眼于推动形成创新人才竞相涌现的良好局面,大力表彰奖励优秀科技工作者,精心打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品牌奖项,努力完成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人才规划纲要和教育规划纲要赋予科协组织的各项任务,发现举荐一批承前启后、堪当重任的青年科学家。着眼于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充分发挥同行评议的基础作用,认真做好两院院士初遴选工作,积极推荐我国科学家担任民间国际科技组织领导职务,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高度重视知识更新和专业培训工作,发挥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竞赛活动的重要作用,努力使科协成为发现举荐优秀人才的重要通道。着眼于调动激发全社会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深入实施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进一步加大对基层一线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宣传力度,重点办好中国科协会员日等重要活动,着力培育打造一批科技工作者认可、社会广泛关注的科技工作者宣传品牌,帮助科技工作者从同行认可走向社会认可和政府认可。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注重发挥专业学会在规范学术行为方面的独特作用,大力发展科学文化,培育创新文化,推动制定预防和惩治学术不端行为的政策法规,加大科学道德规范实施力度,广泛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活动,引导科技工作者坚定理想信念,努力成为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严谨治学的力行者、优良学术道德的传承者。

  第四,把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作为加强自身建设的重点,在把科技工作者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方面更加扎实有效。围绕充分发挥科协八大代表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健全完善代表任期制和代表建议制,加强专门委员会建设,贯彻落实好民主办会原则,不断增强科协组织对科技工作者的吸引力凝聚力。围绕打造高素质学会专职工作人员队伍,进一步加强学会党建工作,完善会员服务制度,积极在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中发展会员,不断增强学会联系科技工作者、参与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能力。围绕扩大科协组织覆盖面,高度重视同新经济组织中科技工作者的沟通联系,倡导鼓励高新技术园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科协组织,培育支持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加大在综合性高校建立科协组织的力度,促进街道社区科普组织健康发展,进一步密切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思想沟通、情感交流和工作联系。围绕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广泛开展创先争优和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深入基层一线与科技工作者开展面对面、手拉手、心贴心的调研访谈活动,推动解决科技工作者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引导科技工作者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重大战略部署上来,把广大科技工作者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

  做好这些重点工作,完成党和政府赋予科协的重要任务,迫切需要科学规划未来五年科协工作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制定实施好中国科协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把加强科协工作人员队伍建设作为增强科协服务能力的基础工作,完善工作机制,增强服务意识,努力使科协工作人员成为名副其实的“科技工作者之友”。要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加强同科技工作者沟通联系的重要手段,全面提升科协系统的信息服务能力。要把科协文化建设作为增强科协组织吸引力凝聚力的重要方面,进一步加强科协宣传工作,推动形成科协系统普遍认同的核心理念和行为准则,不断提升科协组织的社会形象。要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提升服务水平的重要内容,加大科普场馆建设力度,改善工作条件,使科协组织有能力、有手段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真正当好“科技工作者之家”。

  各位代表、同志们!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科技工作者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心同德、振奋精神,开拓创新、团结奉献,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供稿人:河南省科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