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综合信息 要闻聚焦

两院院士围绕科技创新与中原经济区建设积极建言

来源: 河南省科协 时间: 2011-06-30

  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河南科技界引起强烈反响,两院院士、河南省科协特邀顾问陈俊武、李俊贤、吴养洁、高俊、张铁钢、张改平等就发挥科技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中原经济区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和改进科技工作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发表真知灼见。

  中国科学院院士、洛阳石化高工陈俊武:只有创新才能持续发展


  

  “只有创新才能实现持续发展。”陈俊武感慨万分:“我在石油行业摸爬滚打几十年,深切感受到科技创新对一个企业、一个行业、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

  陈俊武强调,河南作为人力资源大省,在科技创新方面应当有很多的成就,但实际上并非如此。除了知识产权水平和成果太低,关键是没有看准产业发挥优势,没有聚集人才,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

  他指出,首先应该好好想一想,在哪些方面我们应该有所创新,在哪些领域能够打造我们的优势产业?科技创新也不能搞大而全,要结合河南省的发展,在优势产业上集中力量力争有所突破。

  他强调,河南既要保持现有的科技优势,又要不断地创新拓展。他指出,安阳生产的电视机玻璃屏,当时是个很大的优势产业,可后来有了平板电视,整条生产线一下子就成了废品。这主要是因为没有根据社会需要持续创新。一个行业、一个产业的发展不是简单地引进一个技术就可以了,必须自主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陈俊武强调,国家的炼油技术一步步往上走,到现在敢跟世界水平比高低,就是因为我们当初20世纪60年代敢于创新,完全靠自己的技术,完成设计、制造、安装、投产。虽然困难重重,但国家意识到,不能只依赖别人的东西,只有自己掌握核心技术,发展自己的人才队伍,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但这样的一个过程可能需要十年甚至更久的时间,要做大量的中间试验,这就需要资金上的投入和支持。科技创新的目光也要长远,投入不够,得想办法解决。河南省好多方面都是投入不够,比如科普费用,人均1元钱都不足。必须把这些问题一个一个解决了,才能一步一步提高到应有的水平。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州大学教授吴养洁: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

  

  “发展科技事业,促进科技创新,基础在教育,关键在人才。”中科院院士吴养洁指出,“河南科技创新动力不足,99%的工业企业都是零专利,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人才的缺失。”

  他指出,现在正是储备人才的有利时机。当下是众多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忙于到处找工作的时候,如能趁此时机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到河南,对河南省的科技事业发展必然大有益处。

  吴养洁强调,吸引人才首先要有尊重人才、思贤若渴的浓郁氛围。留住人才还要为其营造干事创业的宽松环境。如果一个博士生到学校后,一个月的工资只有两三千元,天天还要忙于讲课“挣工分”,哪还有时间和精力来搞科技创新、发明创造。他指出,河南省应该建立一些科技研发平台来集聚人才,给人才适当的生活补助,使他们有继续学习锻炼的机会,帮助他们逐渐成长。

  吴养洁强调,“人才”应该是个更加宽泛的概念,不仅仅包括某个专业的领军人才、中坚骨干人才,还包括一般的人才。一所高校,应该吸收各种层次的人才,因才致用。

  对清洁能源的发展和使用,吴养洁也有自己的看法。他指出,河南虽然没有大面积使用太阳能的条件,但一些小型太阳能设备的使用还是应该提倡的。国外绿色生活在崛起,如何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非常值得研究和推进。

  中国科学院院士、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教授高俊:重视基础教育,培养优秀人才

  

  高俊院士指出,河南具有知识的优势、人力的优势和文化优势,但进一步分析看,河南是具有人力的优势但不具备人才优势,有文化优势却又偏重于传统的形式,还不适用于现代的文化环境,也很少有人去研究网络时代新环境下如何发挥我们的文化优势。

  他深有感触地说,文化在不同时代背景下会有不同的含义,会有新的内涵、新的价值不断补充发展。现在很多戏剧、电视都在歌颂原来的皇帝、大资本家和地主,这种文化宣传模式传递出来的信息让人很困惑。这也说明,总以传统的方式宣传一些陈旧的内容,并不能真正适应中原经济区文化建设的需要。河南在人力优势、文化优势方面需要重新定位,网络的发展已经打破地域的限制,面对新的文化环境,我们也要与时俱进,更多去关注新时代背景下的文化内容。例如,清明上河图是向大家展现宋代百姓生活状态,若要让后人也了解我们这代人的生活风俗,就需要进行文化上创新、知识上创新。

  他强调,搞好科技创新首先要解决体制问题。目前很多人都认为,体制改革都应该是政府主导、自上而下的,其实体制改革是渐进的,不是铁板一块,在某些领域里可以先行先试,进行自下而上的改革。例如在科技领域、教育领域都可以先行探索进行改革,积极探索出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体制机制。其次是重视教育,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创新不是奇思妙想,创新是在长期工作积累基础上的新认识、新发现,没有知识就没法创新。结合河南自身的实际,加强基础教育,提高基础教育的水准,搞好基础理论研究并能有所突破才是最根本的创新,才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迫切需要。现在很多大学生、研究生找不到工作,但许多中专学历专业技术型学生还没毕业就被一抢而空。他举例说,统计数据显示,在美国,80%的专利是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做出来的,实验室等科研单位只占20%左右的比例。由此可见,国家真正紧缺的是高级技术人才,缺乏一批由于长期工作经验的积累而变成某个领域的专家。因此,要树立全面的人才培养观,不仅要培养顶尖人才,还要培养大量的高级技术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平煤集团原总工程师张铁岗:提升优势产业水平

  

  张铁岗院士长期从事煤炭行业,他结合自身研究指出,河南不仅是农业大省,也是煤炭资源大省。河南煤炭虽然每年有2.2亿吨的产量,但还要靠外省支援或进口一部分。不要把优势产业看成是包袱,要进行科技创新提升优势产业的水平,为建设中原经济区提供更好的服务。而搞好煤炭产业需要科技创新做支撑,着重点在如下几方面:一是走能源节约型道路;二是走能源环保型道路;三是走确保生产安全道路。

  他指出,第一点是显而易见的。我国的石油储量仅有101亿吨,再开采48年就没有了,河南石油储量也只够再采20年。现在能够利用的核能、风能、太阳能等洁净能源,还存在技术未攻克的难题,不适宜大规模的推广使用。河南目前主要能源还得依靠煤炭,煤炭的主体地位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不会改变的。所以,要走能源节约型道路,提高开采技术水平,尽快加强回收。在我国薄煤层占煤炭总资源的28%,但开采率只有8%,剩下20%白白扔掉十分可惜,所以要通过科技创新加强对能源的利用,避免浪费。

  他强调,走能源环保型道路,必须要看到瓦斯的潜力。瓦斯是一种灾害源,严重威胁我国煤矿生产安全问题,但它却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利用好它则可成为一种洁净能源。瓦斯除了发电之外还可生产化肥,加压降温处理后可代替石油。对瓦斯,一方面要加强防治,一方面要积极利用和开发,要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把瓦斯吃干榨尽。还有煤矸石、煤粉可以用来发电,粉煤灰还可以用来制造水泥等,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不仅实现了循环经济还环保。

  他说,国家领导人和地方政府一直都非常重视煤矿安全生产问题,我们要进一步对瓦斯机理进行研究,编制出各个煤矿瓦斯地质图。解决好煤矿安全问题,管理、培训及监督等方式固然重要,根本出路在于依靠科技创新。

  中国工程院院士、省农科院副院长张改平:政府要加大对科技创新投入

  

  张改平于2010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在农业方面造诣颇深。他强调,强化科技进步和创新引领,是河南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需要。

  他指出,科技创新是需要投入的。首先,政府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并积极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比例,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倡导全社会为科技创新创造条件、优化环境,这样河南的科技创新才能有新的希望和大的发展。其次,科技创新需要精力的投入。政府在不同的场合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科研人员也要潜心投入,做好科研工作。只有政府、企业、科研人员共同努力,才能推动全省科技创新的发展,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作出贡献。

  他深有感触地说,科技创新是动力,科技创新是活力。增强科技创新动力和活力需要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氛围,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是推动科技成果尽快形成产业,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作贡献。只有科技成果顺利转化为生产力,才能让科研人员看到希望。二是政府要积极保护知识产权,以激发企业等研发主体的动力和活力。希望政府能够加强专利保护,积极反击侵权和非法产品。

  他强调,科技创新是民生,科技创新是未来,民生和未来是国家和地区发展的最高目标,一切都是为了民生,一切都是为了未来。政府、科技人员、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立项命题都来源于民生,服务于民生,最终是为了解决民生中的重大问题。此外,科技创新还着眼于未来,不仅是现实的民生还有未来的民生,什么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国家发展、民生需要、产业需求是什么?政府和科技人员只有思考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真正践行科技创新是未来。

供稿人:河南省科协

Baidu
map